[发明专利]一种甘蔗螟虫的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67108.1 | 申请日: | 2015-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0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安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政辉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20;A01M99/00;A01G1/00;A01G13/00;C05F17/00;C05G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25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甘蔗螟虫的防治方法,包括(1)合理间作在一块田中,实行甘蔗、大蒜与大豆间作,在第一行甘蔗与第二行甘蔗之间种植两行大豆,在第二行甘蔗与第三行甘蔗之间种植一行大蒜,重复操作;其中,甘蔗植株行距为90‑95厘米,甘蔗植株株距40‑45厘米,大豆植株行距为25‑30厘米,大豆植株株距为15‑20厘米,大蒜植株株距为15‑20厘米;(2)放置诱杀器每80‑90平方米的区域放置一个预制的诱杀器;(3)放赤眼蜂每2‑4平方米的区域放置一个预制的放蜂器,所述放蜂器中装有蜂卡,所述蜂卡中包含20个赤眼蜂卵粒。本发明不使用农药,不会污染土壤和水域,甘蔗中没有农药残留,对螟虫的防治效果显著。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 螟虫 防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甘蔗螟虫的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合理间作:在一块田中,实行甘蔗、大蒜与大豆间作,在第一行甘蔗与第二行甘蔗之间种植两行大豆,在第二行甘蔗与第三行甘蔗之间种植一行大蒜,重复操作;其中,甘蔗植株行距为90‑95厘米,甘蔗植株株距40‑45厘米,大豆植株行距为25‑30厘米,大豆植株株距为15‑20厘米,大蒜植株株距为15‑20厘米;(2)放置诱杀器:每80‑90平方米的区域放置一个预制的诱杀器;所述诱杀器包括:筒体,其为上下两端均封闭的圆柱状结构,所述筒体侧壁设置有多个开口,形成螟虫进口,所述筒体上部垂直于内壁均匀设置有多根针,所述多根针上穿设一块棉布,所述棉布与所述筒体上部内壁密贴,所述筒体上部筒壁中内置有电加热板,所述筒体下部盛有灭虫液,所述灭虫液为水、食醋和酒精的混合物,其中,水、食醋和酒精的体积比为20:1:1;太阳能电池板,其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为所述电加热板供电;其中,所述棉布上滴加有螟虫性外激素和触杀性杀虫剂;(3)放赤眼蜂:每2‑4平方米的区域放置一个预制的放蜂器,所述放蜂器中装有蜂卡,所述蜂卡中包含20个赤眼蜂卵粒,所述放蜂 器悬挂于大豆植株上,所述放蜂器离地面20‑25厘米;所述放蜂器包括:袋体,其内部用于放置蜂卡,所述袋体表面开设有多个出蜂孔,所述袋体表面还设有拉链,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袋体;挂钩,其通过细线与所述袋体的一端相连,用于悬挂所述放蜂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政辉,未经安政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6710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