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智能家居的光电传感集成芯片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278265.2 申请日: 2015-05-27
公开(公告)号: CN105004419B 公开(公告)日: 2017-04-05
发明(设计)人: 程翔;楼卓格;颜黄苹;范程程;郑明;徐攀 申请(专利权)人: 厦门大学
主分类号: G01J1/42 分类号: G01J1/42
代理公司: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地址: 361005 ***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应用于智能家居的光电传感集成芯片,涉及光电传感器。设有第1路硅基光电探测器、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第1路直流负反馈电路、第2路硅基光电探测器、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第2路直流负反馈电路、限幅放大器、输出缓冲电路;第1路硅基光电探测器输出端接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入端,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出端接限幅放大器的第1差分输入端,第2路硅基光电探测器输出端接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入端,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输出端接限幅放大器的第2差分输入端,限幅放大器输出端接输出缓冲电路输入端,输出缓冲电路输出端接外部电路;限幅放大器输出端分别通过第1路直流负反馈电路和第2路直流负反馈电路接限幅放大器的2个差分输入端。
搜索关键词: 应用于 智能家居 光电 传感 集成 芯片
【主权项】:
应用于智能家居的光电传感集成芯片,其特征在于设有第1路硅基光电探测器、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第1路直流负反馈电路、第2路硅基光电探测器、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第2路直流负反馈电路、限幅放大器、输出缓冲电路;第1路硅基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接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第1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的输出端接限幅放大器的第1差分输入端,第2路硅基光电探测器的输出端接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第2路互阻前置放大器的输出端接限幅放大器的第2差分输入端,限幅放大器的输出端接输出缓冲电路输入端,输出缓冲电路输出端接外部电路;限幅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1路直流负反馈电路和第2路直流负反馈电路接限幅放大器的2个差分输入端;硅基光电探测器的结构为“叉指状P型重掺杂硅/N‑EPI外延层/BN+埋层”结构,含有P型硅衬底、N阱、N型重掺杂硅、P阱、P型重掺杂硅、金属铝、N‑EPI外延层、BP+埋层、BN+埋层、SiO2绝缘介质层和Si3N4表面钝化层;P型硅衬底、N‑EPI外延层、BP+埋层、BN+埋层、N阱、N型重掺杂硅、P阱、P型重掺杂硅设于同一硅片材料上,金属铝通过溅射工艺沉积在硅片表面,按制备顺序从下至上共3层SiO2绝缘介质层通过沉积工艺附着在硅衬底上、Si3N4表面钝化层通过沉积工艺附着在SiO2绝缘介质层上;所述光电探测器纵向结构自下而上依次是:第一层是低掺杂的P型硅衬底;第二层是BP+埋层和BN+埋层;第三层是N‑EPI外延层;第四层为N阱和P阱,第五层为P型重掺杂硅、N型重掺杂硅、金属铝、场氧区;第六层到第八层为三层的SiO2绝缘介质层;第九层是Si3N4表面钝化层;在所述N‑EPI外延层之上等间距注入17个N阱区,每个N阱区上表面是N型重掺杂硅,以第9个N阱区为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每相邻N阱区之间的N‑EPI外延层上表面分布着P型重掺杂硅,16个P型重掺杂硅区域相连形成叉指结构,BN+埋层作为探测器阴极并接高电位,N‑EPI外延层形成PIN结构的I层,N‑EPI外延层上表面的P型重掺杂硅用金属铝形成欧姆接触,作为探测器的阳极,探测器的阳极形成电路信号的输出端作为后续电路的输入,在第1和第17个N阱外围作P阱,作为保护环隔离光电探测器与其他器件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7826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