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蛋白质自组装构筑超疏水表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82788.4 | 申请日: | 2015-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杨鹏;高爱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22/68 | 分类号: | C23C22/68;C23C22/60 |
代理公司: | 西安永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1 | 代理人: | 高雪霞 |
地址: | 71006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蛋白质自组装构筑超疏水表面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溶菌酶相转变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微纳米级小颗粒相互聚集沉积、吸附在基材表面构筑具有微纳米级多孔结构的溶菌酶相转变产物膜,然后通过简单的化学或物理修饰方法,在具有微纳米结构的溶菌酶相转变产物膜上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得到具有超疏水性表面的基材。本发明操作简单,溶菌酶相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微纳米级颗粒可以吸附在多种基材如聚合物、无机物、金属、棉布等表面上,而且基材表面吸附的溶菌酶相转变产物膜具备一定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能够承受‐196℃到200℃的温度刺激,且胶带撕拉后基材表面仍具备超疏水性,可长期保持超疏水性能,在工业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质 组装 构筑 疏水 表面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蛋白质自组装构筑超疏水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步骤组成:(1)将含溶菌酶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和含三(2‑羧乙基)膦的4‑羟乙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调节pH值为6.0~10.0,所得混合液中溶菌酶的浓度为2~5mg/mL,三(2‑羧乙基)膦的浓度为20~30mmol/L;将所得混合液滴加到基材表面,在潮湿环境中室温培养1~2小时,然后将基材表面用超纯水清洗干净,真空干燥,得到负载溶菌酶相转变产物的基材;(2)将负载溶菌酶相转变产物的基材和单质硫置于密闭容器中,80~120℃硫化6~12小时,得到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溶菌酶相转变产物膜的基材;(3)在表面具有微纳结构的溶菌酶相转变产物膜的基材上修饰低表面能物质,得到具有超疏水表面的基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师范大学,未经陕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8278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多传感器的智能输送管道及监控系统
- 下一篇:摄像头安装组合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2-00 表面与反应液反应、覆层中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金属材料表面化学处理,例如转化层、金属的钝化
C23C22-02 .使用非水溶液的
C23C22-05 .使用水溶液的
C23C22-70 .使用熔体
C23C22-73 .以工艺为特征的
C23C22-78 .待镀覆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