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鼻黄芽茶的香气品质分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04907.1 | 申请日: | 2015-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9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宝华;刘晓莹;戴前颖;王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36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电子鼻黄芽茶的香气品质分类方法,采用电子鼻传感器模拟人感官品评的功能和特征,结合改进的SMO算法进行香气品质分类,进而获得相对应的预测模型和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改进的SMO分类算法应用于实际的黄芽茶叶数据中,对茶叶香气品质进行分类,有效地提高了数据的分类精度和效率。这对我国茶叶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大的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芽茶 香气 品质 分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电子鼻黄芽茶的香气品质分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1)准备70个重复的黄芽茶样品;(2)使用含有10个不同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的电子鼻对黄芽茶样品进行检测,得到10个传感器特征值,按照不同时间下的检测值,构建数据集;(3)茶叶香气品质建模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法,即将样本集切割成10个相等的互不相交的子样本,轮流将其中9份样本作为训练样本集构建模型,剩下的1个子样本验证所建的模型,以上步骤重复10次后的均值作为对算法精度的估计,采用改进的SMO算法对黄芽茶香气品质进行分类:(a)根据测试样本分类误差率的期望上界
其中:N是训练样本总数,EN[·]表示在大小为N的训练集上的期望,由核函数的性质可知,将核函数与一个正实数相乘,形成的仍为核函数,选取SMO算法的核函数与系数(1+m)(m>0)相乘,以高斯核函数为例,K(x,z)=(1+m)*exp(‑γ||x‑z||2)核函数与一个系数(1+m)(m>0)相乘之后,目标函数![]()
LD中二次项系数的绝对值增大,导致αi的最优值降低,支持向量数减少以及分类误差率降低,从而算法的分类精度提高;(b)对基于核函数改进的SMO算法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选定一组参数m和惩罚因子C的取值范围和搜索步长,设C的初始范围为[1,8],步长为1;m的初始范围为[0,20],步长为1。用基于核函数改进的SMO算法计算整体的分类正确率和搜索时间,得到使分类正确率最高的最优参数C=1,m=20,根据获得的最优参数,在上述参数范围附近选择不同的取值范围进一步细分网格,进行二次寻优,选定第二组参数m和惩罚因子C的取值范围和搜索步长,设C的取值范围为[1,8],步长为1;m的取值范围为[20,40],步长为1,用同样的方法选取第三组参数组合,C的取值范围为[1,8],步长为1;m的取值范围为[40,60],步长为1,并计算出搜索时间和分类正确率,比较不同的取值范围对分类正确率的影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0490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