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缩放滚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08639.0 | 申请日: | 2015-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6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姚燕安;李晔卓;董莹;薛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7/02 | 分类号: | B62D5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缩放滚动机构包括第一至第三杆组(A、B、C)、第一至第六活动短杆(1、2、3、4、5、6)、第一至第三驱动电机(m1、m2、m3)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轴。第一杆组(A)包含两个三层外侧V形杆(A1、A3)、一个三层内侧固定短杆(A2)以及两个短套筒(A4、A5);第二杆组(B)包含两个三层外侧V形杆(B1、B3)、一个三层内侧固定短杆(B2)以及两个短套筒(B4、B5);第三杆组(C)包含两个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1、C4)、两个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2、C3)、两个短套筒(C5、C7)以及一个长套筒(C6)。该机构通过第一至第三驱动电机(m1、m2、m3)之间的冗余驱动实现其缩放变形与滚动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缩放 滚动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缩放滚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一种缩放滚动机构包括第一至第三杆组(A、B、C)、第一至第六活动短杆(1、2、3、4、5、6)、第一至第三驱动电机(m1、m2、m3)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轴;其中,第一杆组(A)包含第一至第二三层外侧V形杆(A1、A3)、第一三层内侧固定短杆(A2)、第一至第二短套筒(A4、A5)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轴,第一三层外侧V形杆(A1)与第一三层内侧固定短杆(A2)通过第一短套筒(A4)连接,通过第一三层外侧V形杆(A1)内侧轴孔沉槽、第一三层内侧固定短杆(A2)两侧轴孔沉槽与第一短套筒(A4)两侧端面凸台进行周向固定,使第一三层外侧V形杆(A1)末端与第一三层内侧固定短杆(A2)末端角度成30度夹角,第二三层外侧V形杆(A3)与第一三层内侧固定短杆(A2)通过套筒连接,通过第二三层外侧V形杆(A3)内侧轴孔沉槽、第一三层内侧固定短杆(A2)两侧轴孔沉槽与第二短套筒(A5)两侧端面凸台进行周向固定,使第一三层外侧V形杆(A1)末端与第二三层外侧V形杆(A3)末端成60度夹角,第一三层外侧V形杆(A1)、第一短套筒(A4)、第一三层内侧固定短杆(A2)、第二短套筒(A5)、第二三层外侧V形杆(A3)通过长轴进行轴向固定;第二杆组(B)包含第三至第四三层外侧V形杆(B1、B3)、第二三层内侧固定短杆(B2)、第三至第四短套筒(B4、B5)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轴,第二杆组(B)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与第一杆组(A)相同;第三杆组(C)包含第一至第二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1、C4)、第一至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2、C3)、第五至第六短套筒(C5、C7)、长套筒(C6)以及连接它们的连接轴,第一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1)与第一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2)通过第五短套筒(C5)连接,通过第一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1)内侧轴孔沉槽、第一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2)两侧轴孔沉槽与第五短套筒(C5)两侧端面凸台进行周向固定,使第一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1)末端与第一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2)末端成30度夹角,第一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2)与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3)通过长套筒(C6)连接,通过第一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2)两侧轴孔沉槽、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3)两侧轴孔沉槽与长套筒(C6)两侧端面凸台进行周向固定,使第一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2)末端与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3)末端成60度夹角,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3)与第二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4)通过第六短套筒(C7)连接,通过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3)两侧轴孔沉槽、第二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4)内侧轴孔沉槽、第六短套筒(C7)两侧端面凸台进行周向固定,使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3)末端与第二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4)末端成30度夹角,第一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1)、第五短套筒(C5)、第一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2)、长套筒(C6)、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3)、第六短套筒(C7)、第二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4)通过长轴进行轴向固定;第一活动短杆(1)、第二活动短杆(2)与第一三层内侧固定短杆(A2)通过短轴进行轴向固定,第一活动短杆(1)一端的正六边形孔与短轴配合,通过顶丝进行周向固定,第一活动短杆(1)另一端与第一四层内侧V形杆(C2)通过短轴进行轴向固定,第二活动短杆(2)一端正六边形孔与短轴配合,通过顶丝进行周向固定,使第一活动短杆(1)与第二活动短杆(2)成60度夹角,第一驱动电机(m1)与第三三层外侧V形杆(B1)通过螺钉固定,第一驱动电机(m1)的电机轴穿过第二活动短杆(2)另一端的轴孔与第三三层外侧V形杆(B1)一端的轴孔,通过顶丝与第三三层外侧V形杆(B1)进行周向固定;第三活动短杆(3)、第四活动短杆(4)与第二三层内侧固定短杆(B2)通过短轴进行轴向固定,第三活动短杆(3)一端的正六边形孔与短轴配合,通过顶丝进行周向固定,第三活动短杆(3)另一端与第二三层外侧V形杆(A3)通过短轴进行轴向固定,第四活动短杆(4)一端正六边形孔与短轴配合,通过顶丝进行周向固定,使第三活动短杆(3)与第四活动短杆(4)成60度夹角,第二驱动电机(m2)与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3)通过螺钉固定,第二驱动电机(m2)的电机轴穿过第四活动短杆(4)另一端的轴孔与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3)一端的轴孔,通过顶丝与第二四层内侧固定V形杆(C3)进行周向固定;第五活动短杆(5)的一端与第四三层外侧V形杆(B3)通过短轴进行轴向固定,第五活动短杆(5)的另一端与第二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4)通过短轴进行轴向固定;第六活动短杆(6)的一端与第一四层外侧固定短杆(C1)通过短轴进行轴向固定,第三驱动电机(m3)与第一三层外侧V形杆(A1)通过螺钉固定,第三驱动电机(m3)的电机轴穿过第六活动短杆(6)另一端的轴孔与第一三层外侧V形杆(A1)一端的轴孔,通过顶丝与第一三层外侧V形杆(A1)进行周向固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0863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空调外壳清洗机器人专用行走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人搬运车驱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