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华鲎虫仿生态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21819.2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7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温四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23K50/80;A23K10/30;A23K10/22;A23K10/26;A23K10/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华鲎虫仿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卵的孵化及幼虫的养殖、成虫的养殖、产卵及其收集、日常管理。本方法利用水生植物和带有有益微生物的植物碎屑为中华鲎虫建立一个微型生态系统,既能为其提供食物又能自我净化水质,并通过投喂专用浮性饵料,保持水温恒定和24小时充氧,利用繁殖箱对卵进行收集,可实现中华鲎虫室内全年养殖。本方法养殖的成虫个体健壮,抗病能力强,雌性成虫平均可产卵400‑500枚,孵化率为89%,幼虫成活率为92%,养殖方法简单,养殖成本低,可用来人工扩大中华鲎虫的种群数量,对于这一珍惜物种的保护、研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中华 鲎虫仿 生态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中华鲎虫仿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卵的孵化及幼虫养殖:孵化用的容器内加入纯净水至水位高5‑7cm,加入水生植物浮萍20克/平方米、植物碎屑30‑40克/平方米,保持水位不变,10天后放入卵1500‑2000枚/平方米,幼虫孵出3天后,加入小球藻50‑70个/毫升,逐渐添加纯净水使水位升高至10‑12cm,每天3‑5次投喂粉碎的专用浮性饵料;(2)成虫的养殖:养殖箱内加入纯净水使水位达到15‑20cm,放入长30‑40cm水蕴草50根/平方米、植物碎屑和浮萍各50克/平方米,小球藻70‑100个/毫升,10天后把长到0.5‑1.0cm的幼虫转移到养殖箱内,养殖密度为500‑600只/平方米,每天3次投喂饵料,水蚯蚓和专用浮性饵料交替使用,并及时吸出底部的沉淀物;(3)产卵及其收集:当雌性成虫的甲壳和尾巴交接处长出卵袋时,养殖箱底部放入隔板,使隔板距离底部6cm,隔板上有孔径为0.3cm的滤孔,隔板中央有一孔径3cm的取卵孔,把充氧用的气泡石放到取卵孔上方,雌虫产的卵通过滤孔漏到养殖箱底部,每3天1次通过取卵孔吸出养殖箱底部的沉淀物,将吸出的沉淀物倒入直径20‑30cm的水盆内,加满自来水,静置10秒,倒出大部分水,卵比其他沉淀物下沉得快,其他沉淀物被倒出,重复5‑6次后卵被冲洗干净,放到阴凉处晾干,两周后用于孵化幼虫;(4)日常管理:每天保持6‑8小时的光照,光照强度为50‑100lux,水温28±1℃,从幼虫孵出开始氧气泵每天24小时充氧,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次投喂的饵料以20分钟食完为宜,产卵期间停止投喂活饵,在成虫的养殖和产卵期间,每5天1次用晾晒过的自来水更换掉四分之一养殖水;所述的植物碎屑是用换掉的养殖水浸泡椰土20‑30分钟,然后晾干制备而成;所述的专用浮性饵料其配方为:动物肝脏30%,鱼粉30%,麦麸9%,玉米粉10%,黄豆粉20%,酵母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2181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