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逻辑保护耦合式放大式三滤波混合型栅极驱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24138.1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8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雷克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逻辑保护耦合式放大式三滤波混合型栅极驱动系统,主要由驱动芯片M,驱动电路和自激混合电路组成;还设置有同相交流信号放大电路、自锁光激发电路、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以及三滤波放大电路。本发明能够很好的对电路中的杂波进行过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精准性与适用范围,还能根据外部光照条件来自动激发驱动芯片M的相关功能,无需增加额外的启动装置,因此其功耗较低,其启动时间仅为传统栅极驱动电路启动时间的1/4,其启动时间极短。 | ||
搜索关键词: | 逻辑 保护 耦合 放大 滤波 混合 栅极 驱动 系统 | ||
【主权项】:
逻辑保护耦合式放大式三滤波混合型栅极驱动系统,主要由驱动芯片M,以及与驱动芯片M相连接的驱动电路和自激混合电路组成;所述自激混合电路由与驱动芯片M相连接的同相交流信号放大电路,与同相交流信号放大电路相连接的自锁光激发电路,以及该自锁光激发电路相连接的自举电路组成;其中,自锁光激发电路由或非门IC1,或非门IC2,或非门IC3,一端与功率放大器P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位器R5后接地的光电池CDS,以及串接在或非门IC3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3组成;所述或非门IC1的正极输入端与光电池CDS与电位器R5的连接点相连接,其负极输入端与或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而其输出端则与或非门IC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或非门IC3的输出端与同相交流信号放大电路相连接,或非门IC2的负极输入端与自举电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或非门IC2的输出端与或非门IC3的负极输入端之间串接有三滤波放大电路(10)和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20);所述三滤波放大电路(10)由三极管VT101,三极管VT102,三极管VT103,三极管VT104,三极管VT105,三极管VT106,三极管VT107,运算放大器P101,运算放大器P102,运算放大器P103,运算放大器P104,一端作为输入端、另一端与三极管VT107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01,与电阻R101并联的电容C101,一端与三极管VT107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5后与三极管VT107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03,一端与三极管VT107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04后与三极管VT107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02,正极与三极管VT107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电阻R103和电阻R105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104,串接在三极管VT10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114,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VT10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113,P极与三极管VT103的基极相连接、N极经电容C103后与三极管VT107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1,P极经二极管D102后与二极管D101的N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06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03,一端与三极管VT106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0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11,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VT10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12,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106后与电容C10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105,一端与电容C105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01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08,一端与电容C105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0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07,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01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106,负极接地、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0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08,负极经电阻R109后与运算放大器P101的输出端相连接、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10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07,一端与电容C107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08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110,负极与三极管VT107的基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15后与三极管VT104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102,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116后与电阻R102和电阻R10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容C109,一端与电容C109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03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18,一端与电容C109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03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17,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03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110,负极接地、正极经电阻R119后与电容C104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111,一端与电容C11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04的负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21,一端与电容C11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04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20,以及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104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容C112组成;其中,电容C104的负极还同时与三极管VT106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T105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VT101的发射极、三极管VT103的集电极和三极管VT104的集电极均与运算放大器P103的输出端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103的正输入端接地,三极管VT101的基极与三极管VT102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VT10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102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0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103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0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104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VT10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T105的发射极相连接,三极管VT105的基极与三极管VT106的发射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101的正输入端接地,电容C107的正极还同时与运算放大器P102的输出端以及二极管D101的N极相连接,运算放大器P104的正输入端接地,所述三极管VT104的发射极作为输出端且与或非门IC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该逻辑保护射极耦合式放大电路(20)主要由三极管Q2,三极管Q3,功率放大器P2,功率放大器P3,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0,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3的正极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极性电容C15,串接在功率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9,串接在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之间的电阻R11,与电阻R11相并联的电容C9,负极与功率放大器P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2后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8,串接在三极管Q3的基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之间的电阻R13,正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顺次经稳压二极管D2和电阻R14后与功率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10,P极与功率放大器P3的输出端相连接、N极经电阻R16和电阻R15后与稳压二极管D2与电阻R14的连接点相连接的二极管D3,以及P极与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N极与二极管D3与电阻R16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稳压二极管D4组成;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极性电容C8的正极相连接,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其集电极与功率放大器P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功率放大器P3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功率放大器P3的正极输入端与功率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极性电容C8的正极与或非门IC2的输出端相连接,而电阻R16与电阻R15的连接点则与电阻R101的输入端相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雷克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雷克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2413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