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不同空间维度下水中絮体分形特性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0350.5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1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苏兆阳;杨艳玲;许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0 | 分类号: | G01N15/00;G01N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检测不同空间维度下水中絮体分形特性的方法及系统,沉淀柱的底部为排泥口,顶部为进水口,进样管与沉淀柱靠近进水口的侧面连接;进样管上设置有旋拧阀;机器视觉LED背光源设置在沉淀柱的一侧,远心镜头与CCD相机连接,CCD相机固定在卧式测试台上,所述卧式测试台、远心镜头、CCD相机组成的采集系统设置在沉淀柱另一侧的观侧面;CCD相机通过数据线与工控机连接,显示器与工控机连接;所述进样管的一端与沉淀柱连接,进样管的另一端为进样口。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不同 空间 维度 水中 絮体分形 特性 方法 系统 | ||
【主权项】:
1.一种检测不同空间维度下水中絮体分形特性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絮体分形特性系统,该系统包括机器视觉LED背光源(1)、沉淀柱(2)、排泥口(3)、卧式测试台(4)、旋拧阀(5)、进样管(6)、远心镜头(7)、CCD相机(8)、数据线(9)、显示器(10)、工控机(11);具体而言,所述沉淀柱(2)的底部为排泥口(3),顶部为进水口,进样管(6)与沉淀柱(2)靠近进水口的侧面连接;进样管(6)上设置有旋拧阀(5);机器视觉LED背光源(1)设置在沉淀柱(2)的一侧,远心镜头(7)与CCD相机(8)连接,CCD相机(8)固定在卧式测试台(4)上,所述卧式测试台(4)、远心镜头(7)、CCD相机(8)组成的采集系统设置在沉淀柱(2)另一侧的观侧面;CCD相机(8)通过数据线(9)与工控机(11)连接,显示器(10)与工控机(11)连接;所述进样管(6)的一端与沉淀柱(2)连接,进样管(6)的另一端为进样口;所述沉淀柱(2)为二通道的矩形结构,其一个对面或两个对面均为石英玻璃材质;装配在CCD相机(8)上的远心镜头(7)为双远心镜头,该镜头为变焦镜头且具有“0”畸变、大景深且解析度高的特点;所述装配有双远心镜头的CCD相机(8)放置在卧式测试台上,该测试台具有高精度的机械结构,多自由度任意调节;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流程,1)在打开旋拧阀(5)的情况下,将系统内注入纯水至预设高度,此时沉淀柱(2)和进样管(6)的液面与旋拧阀(5)的垂直高差至少为6cm,后立即关闭旋拧阀(5);2)将装配有远心镜头(7)的CCD相机(8)对准置于沉降柱石英玻璃材质一侧的观测面;3)放置并调节机器视觉LED背光源(1)至适宜亮度;4)将数据线(9)连接至工控机(11);5)将单个絮体缓慢置于进样管(6)中;6)打开排泥口(3)使沉淀柱中液面下降至与阀门垂直高差为2cm;7)缓慢打开旋拧阀(5),使待测的单个絮体依靠水流的牵制力和惯性作用进入沉淀柱(2)内进行沉降运动;8)操控CCD相机控制软件以5帧/秒的速度进行拍照;9)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数据线传递至工控机(11)并记录;10)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并结合相应的公式对絮体的几何参数、不同空间维度下的分形特性及沉降性能进行计算;所述机器视觉LED背光源(1)为机器视觉LED背光源;所述数据线(9)的传输速度至少为10M/s。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5035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