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歧管装置及前端盖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54049.1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5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贺永刚;黄昌瑞;李振华;李志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3/28;B21D37/2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排气歧管装置及前端盖加工方法,涉及内燃机的排气装置技术领域。将弯管排气道按照间隔的气缸发火顺序每两个一组连接在一起,这种将发火间隔的两个弯管气道分为一组的结构,避免了气流抢气和回流等不良现象,有效的降低排气阻力,提高动力性。采用双氧传感器识别的气体数据更加精准,为燃油喷射提供合理的参数,更加节油。其弯管气道形成Y型结构,加上催化器前端盖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引流部、第二弧形引流部和第三弧形引流部,这种独特的弧形结构让气流均匀混合,有效提升催化剂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最后,采用两个并联的催化器来提高转化能力和催化效率,提高了排放水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歧管 装置 前端 加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排气歧管前端盖的加工方法,采用排气歧管装置实现,排气歧管装置包括进口法兰、出口法兰以及固定在二者之间的与气缸连接的弯管排气道,还包括由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前端盖、催化器本体和后端盖组成的催化器总成,其中,将弯管排气道按照间隔的气缸发火顺序每两个一组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Y型排气道和第二Y型气道,第一Y型气道与催化器总成的前端盖连接,第二Y型气道与另一个催化器总成的前端盖连接,催化器总成的后端盖连接出口法兰;所述的催化器前端盖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引流部、第二弧形引流部和第三弧形引流部,在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的连接部位为第一引流部,第一进气口下端连接第二弧形引流部,第二进气口下端连接第三弧形引流部,第二弧形引流部、第三弧形引流部下端连接有带有陶瓷载体的催化器本体,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引流部、第二弧形引流部、第三弧形引流部及陶瓷载体之间形成贯通的气流腔;在催化器总成的前端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氧传感器的氧传感器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前端盖三维模型,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二进气口连接处的第一引流部,与第一进气口连接的第二弧形引流部、与第三引流部连接的第三弧形引流部,以及与第二弧形引流部和第三弧形引流部连接的催化器本体,设定第二弧形引流部和第三弧形引流部的初始弧度半径与催化器本体的半径相同;步骤2:利用流体力学计算陶瓷载体前端面流体分布情况,若计算出的速度均匀系数在0.9以上,则说明步骤1的前端盖三维模型可用,执行步骤4,否则,执行步骤3;步骤3:保持第二弧形引流部、第三弧形引流部与前端盖相交的部分弧度不变,同步调整第二弧形引流部与第一进气口靠近一端的弧度、第三弧形引流部与第二进气口靠近一端的弧度,重复执行步骤2;步骤4:按照步骤2修正好的模型生产催化器前端盖模具;步骤5:利用步骤4生产出的模具,利用一体冲压成型技术制造催化器前端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5404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