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无极调速恒张力控制导缆的绞车液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2268.2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5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喻卫宁;唐辉;刘利云;刘晓辉;邢晓文;方聪;彭晓钧;阮炜;张碧兵;肖涛;刘冰;刘忠铭;吴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6D1/08 | 分类号: | B66D1/08;B66D1/44;F15B11/17;F15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无极调速恒张力控制导缆的绞车液压系统,涉及张力控制绞车液压系统领域。该系统包括油箱、电机、变量液压泵组、单向阀、高压溢流阀、背压溢流阀、马达操作阀组、绞车马达、刹车油缸、板式溢流阀、比例溢流阀、第一螺纹插装式梭阀、第二螺纹插装式梭阀、二位二通常闭球阀和二位三通电磁球阀。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导缆绞车的无极调速和恒张力控制要求,而且能够解决常规液压绞车恒张力控制系统中由于高压溢流而造成功率损失的问题,进而节约能源,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本发明采用集成式阀块设计,不仅能够减小系统占用的体积空间,而且能够减少系统管路数量,降低故障率,便于安装和维修,能够实现批量化及标准化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无极 调速 张力 控制 绞车 液压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通过无极调速恒张力控制导缆的绞车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电机(2)、变量液压泵组(3)、单向阀(4)、高压溢流阀(5)、背压溢流阀(6)、马达操作阀组(7)、绞车马达(8)、刹车油缸(9)、板式溢流阀(10)、比例溢流阀(11)、第一螺纹插装式梭阀(12)、第二螺纹插装式梭阀(14)、二位二通常闭球阀(13)和二位三通电磁球阀(15);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操作阀组(7)包括减压阀(7.1)、第一电磁比例减压阀(7.2)、第二电磁比例减压阀(7.3)、二通补偿阀(7.4)、固定节流塞(7.5)、节流阀(7.6)、液控换向主阀(7.7)、制动器松放阀(7.8)、低压溢流阀(7.9)、梭阀(7.10)、平衡阀(7.11)、节流阀(7.12)、先导液控溢流阀(7.13)、补油阀(7.14)和单向节流阀(7.15);所述减压阀(7.1)的入口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P口相通,减压阀(7.1)的出口分别与第一电磁比例减压阀(7.2)、第二电磁比例减压阀(7.3)的入口相通,第一电磁比例减压阀(7.2)的出口与液控换向主阀(7.7)的左位液控腔相通,第二电磁比例减压阀(7.3)的出口与液控换向主阀(7.7)的右位液控腔相通;所述减压阀(7.1)的泄漏油口分别与第一电磁比例减压阀(7.2)的泄漏油口、第二电磁比例减压阀(7.3)的泄漏油口相通;减压阀(7.1)的泄漏油口还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泄漏油路相通,马达操作阀组(7)的泄漏油路通过马达操作阀组(7)的泄漏油口D与油箱(1)相通;所述二通补偿阀(7.4)的入口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P口相通,二通补偿阀(7.4)的出口与液控换向主阀(7.7)的P口相通;固定节流塞(7.5)的入口与二通补偿阀(7.4)的入口相通,固定节流塞(7.5)的出口与节流阀(7.6)的入口、低压溢流阀(7.9)的入口相互连通;节流阀(7.6)的出口分别与二通补偿阀(7.4)的弹簧腔控制口、第一螺纹插装式梭阀(12)的P2口相通;所述液控换向主阀(7.7)的T口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T口相通,液控换向主阀(7.7)的A口与平衡阀(7.11)的入口相通,平衡阀(7.11)的出口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A口相通;所述液控换向主阀(7.7)的B口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B口相通;所述先导液控溢流阀(7.13)的入口与平衡阀(7.11)的出口相通,先导液控溢流阀(7.13)的出口分别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T口、补油阀(7.14)的入口相通,补油阀(7.14)的出口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B口相通;所述梭阀(7.10)的P1口与液控换向主阀(7.7)的A口相连,梭阀(7.10)的P2口与液控换向主阀(7.7)的B口连接;梭阀(7.10)的A口分别与低压溢流阀(7.9)的出口、第二螺纹插装式梭阀(14)的P1口连接;所述节流阀(7.12)一端与平衡阀(7.11)的液控口相通,另一端与液控换向主阀(7.7)的B口相通;制动器松放阀(7.8)与液控换向主阀(7.7)联动,制动器松放阀(7.8)的A口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泄漏油口D相通,制动器松放阀(7.8)的B口与减压阀(7.1)的出口相通,制动器松放阀(7.8)的P口与单向节流阀(7.15)的节流端连接,单向节流阀(7.15)还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S油口相通;所述先导液控溢流阀(7.13)的液控口与板式溢流阀(10)的入口连接,板式溢流阀(10)的出口与第一螺纹插装式梭阀(12)的P1口连接;第一螺纹插装式梭阀(12)的A口与二位二通常闭球阀(13)的A口连接,二位二通常闭球阀(13)的B口与比例溢流阀(11)的入口连接,比例溢流阀(11)的出口分别与绞车马达(8)的泄油口、马达操作阀组(7)的泄漏油口D以及油箱(1)相通;所述二位三通电磁球阀(15)的P口与第二螺纹插装式梭阀(14)的P2口相通,第二螺纹插装式梭阀(14)的A口与变量液压泵组(3)的负载反馈口K口相通;二位三通电磁球阀(15)的A口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泄漏油口D相通;二位三通电磁球阀(15)的B口与马达操作阀组(7)的进油口P口相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72268.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推高车
- 下一篇:一种稳定塔吊塔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