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野外编录数据和自动制图综合的钻孔柱状图编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5828.X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15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夏林;吴冲龙;李章林;陈俊良;李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 代理人: | 刘荣;周宗贵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野外编录数据和自动制图综合的钻孔柱状图编绘技术,包含依据地质编录和绘制柱状图的规则对野外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与存储、结合专家经验与测井解释结果数据对柱状图进行知识介入与制图综合、对综合结果进行自动分类归档入库以及成果图件的自定义打印输出等技术模块。通过本技术系统绘制钻孔综合柱状图,能够实现柱状图的一体化生成,体现原始编录数据支持图件框架生成、专家知识主导最终成果的工作原则,避免编图过程对原始采集的数据人为篡改和不能进行行业知识介入的矛盾,简化了地质编录数据与测井数据对比和地(岩)层界线调整的工作流程,既能使钻孔柱状图的编绘效率大大提高,还能使柱状图的绘制更加规范。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野外 编录 数据 自动 制图 综合 钻孔 柱状图 编绘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野外编录数据和自动制图综合的钻孔柱状图编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野外编录获取的原始数据、测井数据及其解释结果数据保存到主题式点源数据库中;通过以下过程设定分层规则,根据分层规则对原始数据进行地层分层,生成预分层表:依据野外实际情况设定分层规则,分层规则包括以下约束条件:岩性名称、颜色、蚀变以及地层年代;根据分层规则对原始数据中的各层岩性段进行合并,若两层岩性段具有相同约束,并且一层岩性段的岩性止深度与另一层岩性段的岩性起深度相同则将两层岩性段合并为新的大层,并在合并时将大层中的蚀变信息、裂隙信息添加到该大层对应的岩性描述中,各个大层组成分层结果,利用分层结果生成预分层表;(2)利用预分层表绘制钻孔柱状图的初始图件,对初始图件进行综合,得到钻孔柱状图的成果图件:利用参数化绘图方法,定制绘制模板,模板内容包括待绘制初始图件的列信息、列宽、测井曲线的条数、每条测井曲线表示的内容以及每条测井曲线的绘制范围;将测井数据、测井解释结果数据以及预分层表的内容填充至绘制模板,得到初始图件;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和原始数据,利用自动制图综合方法对初始图件进行岩性自动分配,以对初始图件的地层分布进行更新,形成的钻孔柱状图;通过以下过程在钻孔柱状图的图形界面上对测井曲线和地层柱子进行局部范围的动态调整,得到钻孔柱状图的成果图件:若测井曲线不能完全反应岩性的变化,则对局部测井曲线实施变换,使地层柱子的测井曲线与地层柱子比例尺的要求相适应;若存在岩性或时代相同但被绘制到不同层中的地层柱子,则进行小层合并,合并为一个分层,使存在岩性或时代相同的地层柱子合并至同一分层;若存在岩性或时代不同但被绘制到一个层中的地层柱子,进行大层分解,使该层分解为2个以上的分层,每个分层的岩性或时代不相同;若存在地质编录与测井解释结果不匹配的分层,则依据测井解释结果调整分层顶底界限,使地质编录与测井解释结果匹配;存在分层中地层柱子的粒级跟岩性不对应的,则进行粒级调整,使地层柱子的粒级跟岩性一致;若存在岩性描述跟分层不匹配的地层柱子,则进行岩性描述的适应性调整,使地层柱子的描述跟分层匹配;调整后得到柱状图的成果图件;(3)提取钻孔柱状图成果图件的核心数据并归档,用于后续图件的绘制和输出;所述核心数据包括地质分层信息和水文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7582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