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砷化镓基低漏电流双固支梁开关双栅锁相环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79127.3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5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廖小平;韩居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L7/093 | 分类号: | H03L7/093;H03L7/099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GaAs基低漏电流双固支梁开关双栅HEMT锁相环电路,由GaAs衬底,增强型HEMT,外接的低通滤波器,压控振荡器,高频扼流圈构成。固支梁开关通过直流偏置控制,下拉电压设计为HEMT的阈值电压。当两个固支梁开关均悬浮断开时,栅电压为0,HEMT截止,有利于减小栅极漏电流。当两个固支梁开关均通过直流偏置下拉闭合时,栅电压即为直流偏置,形成二维电子气沟道,HEMT导通,参考信号和反馈信号通过HEMT相乘。漏极输出信号经低通滤波器和压控振荡器循环反馈后,达到锁定。只有一个固支梁开关下拉闭合时,可实现对单个信号的放大,电路具有多功能。本发明提高效率,降低功耗,体积更小,且实现多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砷化镓基低 漏电 流双固支梁 开关 双栅锁相环 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砷化镓基低漏电流双固支梁开关双栅锁相环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锁相环电路的HEMT是生长在GaAs衬底(1)上的增强型HEMT,包括本征GaAs层(2),本征AlGaAs层(3),N+AlGaAs层(4),源极(5),漏极(6),栅极(7),锚区(8),固支梁开关(9),下拉极板(10),绝缘层(11),通孔(12),引线(13);在GaAs衬底(1)上设有本征GaAs层(2),本征GaAs层(2)上设有本征AlGaAs层(3),本征AlGaAs层(3)上设有N+AlGaAs层(4),源极(5)接地;源极(5)、漏极(6)分别位于栅极(7)两侧,位于N+AlGaAs层(4)上的两个栅极(7)并列设置,两个固支梁开关(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锚区(8)上,两个固支梁开关(9)的中部悬浮在两个栅极(7)上,下拉极板(10)位于栅极(7)与锚区(8)之间,下拉极板(10)接地,绝缘层(11)覆盖在下拉极板(10)之上,直流偏置通过高频扼流圈和锚区(8)作用在固支梁开关(9)上,固支梁开关(9)的下拉电压设计为HEMT的阈值电压;漏极(6)输出信号有两种不同的传输方式,一种是选择第一端口(14)连接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输出连接压控振荡器,压控振荡器的输出通过第三端口(16)作为反馈信号通过锚区(8)加载在一个固支梁开关(9)上,参考信号通过锚区(8)加载到另一个固支梁开关(9)上,漏极(6)输出信号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是选择第二端口(15)直接输出放大信号;在砷化镓基低漏电流双固支梁开关双栅锁相环电路中,当直流偏置小于下拉电压,两个固支梁开关(9)均处于悬浮断开状态,不与栅极(7)接触时,栅电压为0,没有二维电子气沟道,HEMT处于截止状态,能够减小栅极漏电流,降低功耗;当直流偏置达到或者大于下拉电压,两个固支梁开关(9)均下拉闭合与栅极(7)接触时,在栅电压的作用下,二维电子气沟道形成,HEMT导通,参考信号与反馈信号通过HEMT相乘,漏极(6)输出包含两信号的相位差信息,经第一端口(14)通过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并向压控振荡器输送一个包含相位差信息的直流电压,直流电压调节压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作为反馈信加载到固支梁开关(9)上,直到反馈信号与参考信号达到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锁定状态,压控振荡器第四端口(17)输出频率为参考信号频率fref;当只有一个固支梁开关(9)下拉与对应的栅极(7)接触,另一个固支梁开关(9)悬浮断开不与栅极(7)接触时,闭合的固支梁开关(9)下方形成二维电子气沟道,断开的固支梁开关(9)下方形成高阻区,沟道与高阻区串联的结构有利于提高HEMT的反向击穿电压,只有闭合的固支梁开关(9)上的选通信号可以通过HEMT放大,放大信号选择第二端口(15)输出,当加载参考信号的固支梁开关(9)闭合时,第二端口(15)输出频率为参考信号频率fref的放大信号,当加载反馈信号的固支梁开关(9)闭合时,反馈信号频率等于压控振荡器的输出频率fo,第二端口(15)输出频率为fo的放大信号,断开的固支梁开关(9)有利于减小栅极漏电流,降低功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7912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挂轨巡检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临床医学检测涂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