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0983.2 | 申请日: | 2015-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3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赵兵朝;刘樟荣;同超;王守印;刘宾;刘飞;王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的确定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采煤工作面上覆各岩层的层厚、容重、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判断采煤工作面上覆各岩层中是否存在主关键层和/或亚关键层,并确定主关键层和/或亚关键层的位置;二、根据基载比与基采比初步判断主关键层在覆岩“三带”中的位置,初步判定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范围;三、分三种情况计算采煤工作面上覆各岩层的总拉伸变形量,并比较采煤工作面上覆各岩层的总拉伸变形量与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极限拉伸变形量,判断采煤工作面上覆各岩层是否发生了破断;四、分三种情况确定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简化了确定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的方法,能够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覆岩导水 裂缝 高度 确定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采煤工作面上覆各岩层的层厚、容重、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判断采煤工作面上覆各岩层中是否存在主关键层和/或亚关键层,并确定主关键层和/或亚关键层的位置;步骤二、根据基载比Jz与基采比Jc初步判断主关键层在覆岩“三带”中的位置,初步判定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范围;具体方法如下:当Jz<Jz0且Jc<Jc1时,主关键层位于“冒落带”,此时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等于煤层的埋深,即确定出了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当Jz<Jz0且Jc1<Jc<Jc2时,主关键层位于“裂缝带”,此时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大于主关键层与煤层的距离,执行步骤三;当Jz>Jz0且Jc<Jc2时,主关键层位于“裂缝带”,此时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大于主关键层与煤层的距离,执行步骤三;当Jz<Jz0且Jc>Jc2时,主关键层位于“弯曲下沉带”,此时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大于主关键层与煤层的距离,执行步骤三;当Jz>Jz0且Jc>Jc2时,主关键层位于“弯曲下沉带”,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小于或等于主关键层与煤层的距离,执行步骤三;其中,H基岩为基岩厚度,H载荷层为载荷层厚度;m为煤层采高;Jz0为基载比的临界值,Jc1为基采比的下临界值,Jc2为基采比的上临界值;步骤三、分三种情况计算采煤工作面上覆各岩层的总拉伸变形量,并比较采煤工作面上覆各岩层的总拉伸变形量与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的极限拉伸变形量[ε],判断采煤工作面上覆各岩层是否发生了破断;具体方法为:情况一、当主关键层位于“裂缝带”时,此时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大于等于主关键层的极限破断距,主关键层破断,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大于主关键层的高度,根据公式依次从下往上计算主关键层及其以上各岩层的总拉伸变形量ε,每计算一层,就比较一次ε与[ε],当ε<[ε]时,判定为岩层未发生破断,当ε≥[ε]时,判定为岩层发生了破断,直到计算到相邻的两层岩层,下一层发生了破断,而上一层未发生破断后停止计算;情况二、当主关键层位于“弯曲下沉带”时,此时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小于等于主关键层的极限破断距,主关键层未破断,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小于主关键层的高度,当此时同时满足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大于亚关键层的极限破断距时,亚关键层破断,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介于亚关键层高度和主关键层高度之间,根据公式依次从下往上计算亚关键层及其以上各岩层的总拉伸变形量ε,每计算一层,就比较一次ε与[ε],当ε<[ε]时,判定为岩层未发生破断,当ε≥[ε]时,判定为岩层发生了破断,直到计算到相邻的两层岩层,下一层发生了破断,而上一层未发生破断后停止计算;情况三、当主关键层位于“弯曲下沉带”时,此时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小于等于主关键层的极限破断距,主关键层未破断,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小于主关键层的高度,当此时同时满足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小于亚关键层的极限破断距时,亚关键层未破断,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小于亚关键层的高度,根据公式依次从上往下计算亚关键层及其以下各岩层的总拉伸变形量ε,每计算一层,就比较一次ε与[ε],当ε<[ε]时,判定为岩层未发生破断,当ε≥[ε]时,判定为岩层发生了破断,直到计算到相邻的两层岩层,上一层发生了破断,而下一层未发生破断后停止计算;以上三种情况中,L0为岩层弯曲变形前的直线段长度且H为岩层与煤层的垂直距离,β为岩层的移动角;L1为岩层弯曲变形后的曲线段弧长且la和lb的计算方法为:对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下沉盆地的内边缘曲线和外边缘曲线分别采用两段椭圆曲线进行描述,两段椭圆曲线的短轴长度均为la,且la=mη;两段椭圆曲线的长轴长度均为lb,且η为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达到最大时采煤工作面上覆岩层的下沉系数,且η=(m‑H(ks‑1)cosa)/m,m为煤层采高,ks为覆岩的残余碎胀系数,a为煤层倾角;步骤四、分三种情况确定覆岩导水裂缝带的高度,具体方法为:情况一、当主关键层位于“裂缝带”,且经步骤三判定主关键层上覆岩层第r层岩层破断而第r+1层岩层未破断时,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Hf等于第r+1层岩层与煤层的距离Hr+1;其中,r的取值为自然数;情况二、当主关键层位于“弯曲下沉带”,且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大于亚关键层的极限破断距而小于主关键层的极限破断距,且经步骤三判定从亚关键层往上数第g层岩层破断而第g+1层岩层未破断时,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Hf等于第g+1层岩层与煤层的距离Hg+1;其中,g的取值为自然数;情况三、当主关键层位于“弯曲下沉带”,且采煤工作面开采尺寸小于亚关键层的极限破断距,且经步骤三判定从亚关键层往下数第j层岩层破断而第j+1层岩层未破断时,覆岩导水裂缝带高度Hf等于第j+1层岩层与煤层的距离Hj+1;其中,j的取值为自然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00983.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