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压耦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8294.4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3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钱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F16H47/02 | 分类号: | F16H47/02;F16H61/4165;F16H61/44;F16H61/462;F16H61/47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13022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耦合器,包括第一液压油泵、第二液压油泵、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液压耦合器输入轴、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液压耦合器输出轴、比例溢流阀、油箱、冷却器、过滤器、第一转速传感器和第二转速传感器等。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体积小,限载安全保护,启动性能充分可调,可以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更宽等特性,本发明中的液压耦合器带有冷却器和过滤器,可以维持合理的工作油液温度和清洁度,同时由于在液压耦合器的输入轴和输出轴分别安装了安装第一转速传感器和第二转速传感器,可以通过采集两个转速传感器,进行分析处理,设计比例溢流阀的控制曲线,更加精确控制工作机的启动过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耦合器 | ||
【主权项】:
一种液压耦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液压油泵(1)、第二液压油泵(2)、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2‑4)、第三齿轮(3)、液压耦合器输入轴(4)、第一液压马达(5)、第二液压马达(6)、第四齿轮(5‑4)、第五齿轮(6‑4)、第六齿轮(7)、液压耦合器输出轴(8)、比例溢流阀(9)、油箱(10)、冷却器(12)、过滤器(13)、第一转速传感器(14)、第二转速传感器(15)、回油管(11)以及连接管路;所述油箱(10)包括油箱右侧板(10‑1)和油箱左侧板(10‑2),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第一管路(11‑1)、第二管路(11‑2)、第三管路(11‑3)、第四管路(11‑4)、第五管路(11‑5)、第六管路(11‑6)、第七管路(11‑7)、第八管路(11‑8)、第九管路(11‑9)、第十管路(11‑10)、第十一管路(11‑11)、第十二管路(11‑12)、第十三管路(11‑13)、第十四管路(11‑14);所述第一液压油泵(1)包括第一油泵输入轴(1‑1)、第一油泵出油口(1‑3)、第一油泵吸油口(1‑6)、第一油泵泄漏口(1‑7),所述第一液压油泵(1)安装于油箱(10)内侧,并通过第一油泵安装螺钉(1‑5)安装在油箱右侧板(10‑1)上,第一液压油泵(1)的端面和油箱右侧板(10‑1)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端面密封垫(1‑2),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油液泄漏,所述第一油泵输入轴(1‑1)上安装有第一齿轮(1‑4),所述第一油泵吸油口(1‑6)通过回油管(11)、第一管路(11‑1)连通油箱(10)中的工作油液,所述第一油泵泄漏口(1‑7)通过第四管路(11‑4)连通第二油泵泄漏口(2‑7)及第十一管路(11‑11),所述第一油泵出油口(1‑3)通过第二管路(11‑2)与第二油泵出油口(2‑3)相连通,并与第五管路(11‑5)相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油泵(2)包括第二油泵输入轴(2‑1)、第二油泵出油口(2‑3)、第二油泵吸油口(2‑6)、第二油泵泄漏口(2‑7),所述第二液压油泵(2)安装于油箱(10)内侧,并通过第二油泵安装螺钉(2‑5)安装在油箱右侧板(10‑1)上,第二液压油泵(2)的端面和油箱右侧板(10‑1)之间设置有第二油泵端面密封垫(2‑2),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油液泄漏,所述第二油泵输入轴(2‑1)上安装有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油泵吸油口(2‑6)通过第三管路(11‑3)连通油箱(10)中的工作油液,所述第二油泵泄漏口(2‑7)通过第四管路(11‑4)连通第一油泵泄漏口(1‑7)及第十一管路(11‑11),所述第二油泵出油口(2‑3)通过第二管路(11‑2)与第一油泵出油口(1‑3)相连通,并与第五管路(11‑5)相连通;所述液压耦合器输入轴(4)的左部安装有第三齿轮(3),液压耦合器输入轴(4)的右部通过联轴器与原动机相连接,所述第三齿轮(3)分别与第一齿轮(1‑4)和第二齿轮(2‑4)相啮合,原动机工作时,通过联轴器带动液压耦合器输入轴(4)及第三齿轮(3)一起转动,第三齿轮(3)驱动与之相啮合的第一齿轮(1‑4)和第二齿轮(2‑4)一起转动,第一齿轮(1‑4)和第二齿轮(2‑4)分别带动第一液压油泵(1)和第二液压油泵(2)进入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液压马达(5)包括第一马达输出轴(5‑1)、第一马达进油口(5‑3)、第一马达回油口(5‑6)、第一马达泄漏口(5‑7),所述第一液压马达(5)安装于油箱(10)内侧,并通过第一马达安装螺钉(5‑5)安装在油箱左侧板(10‑2)上,第一液压马达(5)的端面和油箱左侧板(10‑2)之间设置有第一马达端面密封垫(5‑2),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油液泄漏,所述第一马达输出轴(5‑1)上安装有第四齿轮(5‑4),所述第一马达回油口(5‑6)通过回油管(11)、第一管路(11‑1)连通油箱(10)中的工作油液,所述第一马达泄漏口(5‑7)通过第九管路(11‑9)连通第二马达泄漏口(6‑7)及第十一管路(11‑11),所述第一马达进油口(5‑6)通过第八管路(11‑8)与第二马达进油口(6‑6)相连通,并与第五管路(11‑5)相连通;所述第二液压马达(6)包括第二马达输出轴(6‑1)、第二马达进油口(6‑3)、第二马达回油口(6‑6)、第二马达泄漏口(6‑7),所述第二液压马达(6)安装于油箱(10)内侧,并通过第二马达安装螺钉(6‑5)安装在油箱左侧板(10‑2)上,第二液压马达(6)的端面和油箱左侧板(10‑2)之间设置有第二马达端面密封垫(6‑2),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油液泄漏,所述第二马达输出轴(6‑1)上安装有第五齿轮(6‑4),所述第二马达回油口(6‑6)通过第十管路(11‑10)连通油箱(10)中的工作油液,所述第二马达泄漏口(6‑7)通过第九管路(11‑9)连通第一马达泄漏口(5‑7)及第十一管路(11‑11),所述第二马达进油口(6‑6)通过第八管路(11‑8)与第一马达进油口(5‑6)相连通,并与第五管路(11‑5)相连通;所述液压耦合器输出轴(8)的右部安装有第六齿轮(7),液压耦合器输出轴(8)的左部通过联轴器与工作机相连接,所述第六齿轮(7)分别与第四齿轮(5‑4)和第五齿轮(6‑4)相啮合;第一液压马达(5)和第二液压马达(6)工作时,分别通过与第六齿轮(7)相啮合的第四齿轮(5‑4)和第五齿轮(6‑4)驱动第六齿轮(7)及液压耦合器输出轴(8)产生转动,液压耦合器输出轴(8)通过联轴器带动工作机进入工作状态;所述比例溢流阀(9)的进油口通过第六管路(11‑6)与第五管路(11‑5)相连通,并通过第五管路(11‑5)分别与第一油泵出油口(1‑6)、第二油泵出油口(2‑6)和第一马达进油口(5‑3)、第二马达进油口(6‑3)相连通,控制液压耦合器的工作压力,所述比例溢流阀(9)的出油口通过第七管路(11‑7)连通油箱(10)中的工作油液;所述油箱(10)内部存放有工作油液,油箱(10)的油箱右侧板(10‑1)上开设有通孔,第一油泵输入轴(1‑1)和第二油泵输入轴(2‑1)分别从油箱右侧板(10‑1)上的通孔穿出,油箱(10)的油箱左侧板(10‑2)上开设有通孔,第一马达输出轴(5‑1)和第二马达输出轴(6‑1)分别从油箱左侧板(10‑2)上的通孔穿出;所述冷却器(12)的进油口通过第十二管路(11‑12)与第十一管路(11‑11)相连通,冷却器(12)的出油口通过第十三管路(11‑13)与过滤器(13)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过滤器(13)的出油口通过第十四管路(11‑14)与油箱(10)中的工作油液连通;所述第一转速传感器(14)安装于液压耦合器输入轴(4)处,实时检测液压耦合器输入轴(4)的转速,相当于实时检测原动机的输出转速;所述第二转速传感器(15)安装于液压耦合器输出轴(8)处,实时检测液压耦合器输出轴(8)的转速,相当于实时检测工作机的输入转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1829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自动变速器的摩擦联接元件的润滑构造
- 下一篇:双模式无级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