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等效原理的PC箱梁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19952.1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5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袁卓亚;杜进生;申来明;王卫山;龚晓晖;刘海彬;宋彬;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公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E01D2/04;E01D101/24;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景丽娜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效原理的PC箱梁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确定方法,包括步骤:一、待分析主梁单元划分:将待分析主梁划分为N个梁单元;待分析主梁为PC箱梁;二、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等效转换:对t时刻待分析主梁中各梁单元的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分别进行等效转换,获得各梁单元的等效梯度温度;所有梁单元的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的等效转换方法均相同;对各单元的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进行等效转换时,待分析截面选取、顶板收缩应变与底板收缩应变计算和等效梯度温度计算。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效果好,将PC箱梁的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等效为梁体的温度梯度荷载,能对预测箱梁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进行准确预测且实现方便。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等效 原理 pc 截面 不均匀 收缩 效应 确定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等效原理的PC箱梁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待分析主梁单元划分:沿纵桥向方向,将待分析主梁(1)由前至后划分为N个梁单元(1‑1);其中,N为正整数且N≥10;所述待分析主梁(1)为PC箱梁且其为变截面梁;步骤二、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等效转换:对t时刻待分析主梁(1)中各梁单元(1‑1)的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分别进行等效转换,获得各梁单元(1‑1)对应的等效梯度温度;其中,t时刻为收缩应变计算时刻的混凝土龄期且其单位为d;所有梁单元(1‑1)的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的等效转换方法均相同;t时刻待分析主梁(1)中各梁单元(1‑1)因截面不均匀收缩引起的挠曲变形量,与该梁单元(1‑1)在等效梯度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挠曲变形量相同;t时刻待分析主梁(1)中各梁单元(1‑1)因截面不均匀收缩引起的挠曲变形量,为从t0时刻至t时刻该梁单元(1‑1)因截面不均匀收缩引起的挠曲变形量;其中,t0时刻为待分析主梁(1)所处桥梁结构开始受收缩影响时刻的混凝土龄期且其单位为d;对待分析主梁(1)中第i个梁单元(1‑1)的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进行等效转换时,过程如下:步骤201、待分析截面选取:在第i个梁单元(1‑1)上选取的一个横断面作为待分析截面,所述待分析截面为第i个梁单元(1‑1)的等效梯度温度荷载加载截面;其中,i为正整数且i=1、2、…、N;步骤202、顶板收缩应变与底板收缩应变计算:根据第i个梁单元(1‑1)待分析截面上顶板和底板的结构参数,并利用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对从t0时刻至t时刻第i个梁单元(1‑1)待分析截面上的顶板收缩应变εti和底板收缩应变εdi分别进行计算;步骤203、等效梯度温度计算:根据步骤202中计算得出的εti和εdi,并按照公式ΔTi=Δεi/α(1),计算得出第i个梁单元(1‑1)的等效梯度温度ΔTi;式(1)中,Δεi=εti‑εdi,α为待分析主梁(1)所用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t时刻第i个梁单元(1‑1)因截面不均匀收缩引起的挠曲变形量,与该梁单元(1‑1)在ΔTi这一梯度温度荷载作用下的挠曲变形量相同;步骤204、多次重复步骤201至步骤203,直至计算得出待分析主梁(1)中N个梁单元(1‑1)的等效梯度温度;待分析主梁(1)中N个梁单元(1‑1)的等效梯度温度,组成待分析主梁(1)的等效梯度温度荷载信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公路研究院,未经西安公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1995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样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RUCM的需求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