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枢纽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1082.1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3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魏博文;陈春华;徐镇凯;袁冬阳;谷明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8/00 | 分类号: | E02B8/00;E02B8/06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夏材祥 |
地址: | 330031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水利枢纽设施,其结构包括竖井式溢洪道、喇叭口、渐变段、竖井、竖井轴线、压坡段、消能井、退水隧洞、取水斜涵、进水口、拍门、橡胶止水带、通气管、引水支洞、灌溉渠道、退水隧洞出口处闸门、闸墩、闸门启闭机、岸坡基岩、土石坝、水库区(上游)、河道(下游)。本发明在低水位时利用斜卧涵管取水,利用竖井式溢洪道消能与输水,关闭退水隧洞出口处闸门来抬高水头,提高灌溉高程,满足下游灌溉用水要求。它将斜卧涵管与竖井式溢洪道相连接,利用竖井式溢洪道取代坝下涵管,避免了坝下涵管的不利影响。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枢纽 设施 | ||
【主权项】:
一种水利枢纽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利枢纽设施结构包括:竖井式溢洪道(1)、喇叭口(2)、渐变段(3)、竖井(4)、竖井轴线(5)、压坡段(6)、消能井(7)、退水隧洞(8)、取水斜涵(9)、进水口(10)、拍门(11)、橡胶止水带(12)、通气管(13)、引水支洞(14)、灌溉渠道(15)、退水隧洞出口处闸门(16)、闸墩(17)、闸门启闭机(18)、岸坡基岩(19)、土石坝(20)、水库区(21)、河道(22);由取水斜涵(9)与竖井式溢洪道(1)结合成的新型水利设施位于水库区(上游)(21);新型水利设施的退水隧洞(8)不穿过土石坝(20),而是穿过岸坡基岩(19),将水输向河道(22),避免了坝下涵管对土石坝(20)坝体的破坏;竖井式溢洪道(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喇叭口(2),渐变段(3),竖井段(4),消能井(7),竖井式溢洪道(1)下部与退水隧洞(8)连接,竖井式溢洪道(1)下部与退水隧洞(8)连接处设置压坡段(6),通气管(13)设置在竖井式溢洪道(1)一侧,并与退水隧洞(8)相连,竖井式溢洪道(1)另一侧中下部与取水斜涵(9)相连接;将取水斜涵(9)末端与竖井式溢洪道(1)的中部相连接,取水斜涵(9)铺设在山坡上,采用分级取水方式,每级设有进水口(10),进水口(10)由拍门(11)控制,取水斜涵(9)顶端高程不超过竖井溢洪道(1)的设计水头高程,由此取到取水斜涵(9)顶端到取水斜涵(9)末端之间不同高程水位的水,竖井式溢洪道(1)同时修建在水库库区内一侧的山坡上,共用退水隧洞(8)输水;水库上游来水量多时,水位高于喇叭口(2),竖井式溢洪道(1)以泄洪为主,退水隧洞出口处闸门(16)部分开启,部分下泄水量由引水支洞(14)流入灌溉渠道(15)用以满足灌溉要求,多余水量由闸孔流向河道(22);水库上游来水量少时,水位低于喇叭口(2),传统竖井式溢洪道(1)此时多有闲置,而新型水利设施在下游灌区需要灌溉时,利用取水斜涵(9)在水库当前的相应水位取水,水流由进水口(10)流入,顺取水斜涵(9)流入竖井式溢洪道(1),并跌入消能井(7)内消能,之后流入退水隧洞(8),退水隧洞与通气管相连(13),用以通入气体消除退水隧洞(8)内的真空负压,水流从退水隧洞(8)流出后流向下游,退水隧洞(8)出口处闸门(16)关闭,水流由引水支洞(14)流入灌溉渠道(15)满足灌溉用水要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2108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锚索对中支架装置
- 下一篇:生态水工河道景观砌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