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锌氰络离子的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23901.6 | 申请日: | 2015-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61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申波;刘影;叶锦娟;降向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黄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B01J4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氰络离子的分离方法,该方法是利用Zn2+与Na+型D751大孔螯合型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基‑N+(CH2COO)2‑形成的配位键强于Zn(CN)42‑,其余重金属离子如Fe3+、Cu2+和‑N+(CH2COO)2‑的配位键弱于Fe(CN)63‑和Cu(CN)42‑等金属氰络离子,螯合树脂不吸附阴离子CN‑的原理,将含金属氰络离子的含氰废水通入Na+型大孔螯合树脂进行动态交换吸附,Zn2+由溶液进入树脂,Na+由树脂进入溶液,交换饱和树脂用质量百分比4%的HCl溶液再生,再生液为ZnCl2溶液。本发明可实现溶液中Zn(CN)42‑和其他金属氰络离子如Fe(CN)63‑、Cu(CN)42‑的分离,以及Zn(CN)42‑中的Zn2+和CN‑的分离。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锌氰络 离子 分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锌氰络离子的分离方法,该方法是:利用Zn2+与Na+型D751大孔螯合型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基—N+(CH2COO)2—形成的配位键强于Zn(CN)42—,Fe3+、Cu2+重金属离子和—N+(CH2COO)2—形成的配位键弱于Fe(CN)63—和Cu(CN)42—金属氰络离子;螯合树脂不吸附阴离子CN—的原理,将含金属氰络离子的含氰废水通入Na+型大孔螯合树脂进行动态交换吸附,Zn2+由溶液进入树脂,Na+由树脂进入溶液,交换后的饱和树脂用质量百分比4%的HCl溶液再生,再生液为ZnCl2溶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黄金研究院,未经长春黄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23901.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