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域名主动检测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5008.5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50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高胜;胡俊;何世平;徐原;赵慧;徐晓燕;刘婧;陈阳;李世淙;党向磊;饶毓;赵宸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12;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域名主动检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1)将各处理微引擎注册到云平台上,初始化微引擎配置参数;(2)配置并生成域名检测任务,并将其发送到云平台;(3)调度所述域名检测任务到指定的微引擎程序,执行完成后将任务执行结果以文本方式存储到FTP服务器中;(4)从FTP服务器中获取执行结果文件,并将解析后的所述执行结果文件存储到数据库中。针对该方法构建了一种主动检测的系统,本发明运用云平台资源在各地域个运营商进行域名安全主动检测,能够高效完成Ipv4段DNS服务器判定。 | ||
搜索关键词: | 云平台 主动检测 微引擎 执行结果文件 域名检测 存储 任务执行结果 配置参数 文本方式 初始化 运营商 构建 解析 判定 数据库 调度 配置 安全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域名主动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各处理微引擎注册到云平台上,初始化微引擎配置参数;(2)配置并生成域名检测任务,并将其发送到云平台;(3)调度所述域名检测任务到指定的微引擎程序,执行完成后将任务执行结果以文本方式存储到FTP服务器中;(4)从FTP服务器中获取执行结果文件,并将解析后的所述执行结果文件存储到数据库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配置参数包括检测的目标服务器地址和检测的域名;所述步骤(2)中,所述配置域名检测任务包括配置任务执行的周期、任务执行节点所需的地域及运营商资源信息;所述步骤(3)中,当所述域名检测任务为域名服务设施运行状态检测任务时,对全IPv4段地址依据地域及运营商进行DNS服务类型、提供服务情况以及服务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401、设置要探测的IPv4段列表IPLIST,以及所需要探测的地域及运营商信息;所述IPLIST包括IP1、IP2…;步骤402、将该任务下发到指定地域及运营商的云平台节点上;步骤403、组织DNS报文序列SQ,所述SQ包括DNS1报文、DNS2报文、DNS3报文、DNS4报文和DNS5报文,其中DNS1报文为基于UDP的标准A类型请求,请求的域名为a.root‑servers.net;DNS2报文为基于UDP的标准A类型请求,请求的域名为a.dns.cn;DNS3报文为基于UDP的标准CNAME类型请求,请求的域名为www.xxx.com;DNS4报文为基于TCP的标准A类型请求,请求的域名为a.root‑servers.net;DNS5报文为基于UDP的DNSSEC请求;所述标准A类型请求为域名的IP请求类型;步骤404、开启线程监听UDP的53端口,等待获取反馈的DNS应答报文;步骤405、按照IPv4段列表信息依次向其中的IPv4服务器地址IP1、IP2…的53端口发送SQ中的DNS1报文,控制每秒的发送速率不超过10000PPS;步骤406、在监听线程获取DNS应答报文,分析其报文应答域中的解析记录是否为a.root‑servers.net的解析A记录以及报文目的IP是否在IPLIST中,如果满足步骤401到步骤406则该IP为DNS服务器;步骤407、向已确定DNS服务器IP依次发送SQ中的DNS2、DNS3报文,分析其报文应答域中的解析记录是否正确获得相应的记录,若均获得正确应答记录则为递归服务器,若应答标记字段中权威记录标识取值为1或RCODE字段全部标记REFUSED则该IP为权威服务器;步骤408、向DNS服务器发送SQ中的DNS4报文,分析其报文应答情况,若获取正确应答则该服务器支持TCP,否则不支持;步骤409、向DNS服务器发送SQ中的DNS5报文,分析其报文应答中RRSIG记录情况,若正确获取则该服务器支持DNSSEC,否则不支持;步骤410、向DNS服务器发送SQ中的DNS2报文数次,获取反馈的延迟时间及成功次数,计算平均延迟及响应成功率;步骤411、在完成向全部IPLIST中IP发送报文后等待10秒结束微引擎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未经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3500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