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约束条件下的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7923.8 | 申请日: | 2015-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4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宏;李方方;杨园园;魏旻;曹继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7/10 | 分类号: | B60L7/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约束条件下的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方法,先根据电池的荷电状态SOC估算出电池的最佳充电电流,通过电流控制算法,使电池实际充电电流接近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曲线,再根据最大充电电流计算出最大再生制动力,提高了充电效率;其次,根据制动强度的大小将再生制动分为三个等级,分析了ECE法规对力矩分配的约束条件,在ECE法规的基础下,结合制动力强度和地面附着力系数对分配策略的影响,对再生制动力进行分配,确保了制动的安全性,降低了力矩分配、电池SOC以及电池充电等因素对制动过程的影响,从而很大程度提高了能量回收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约束 条件下 电动汽车 再生制动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多约束条件下的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电池充电电流计算再生制动力(1.1)、估算电动汽车电池的荷电状态SOC(1.1.1)、通过对锂离子电池进行训练,得到温度和充电倍率对电池SOC的影响因子ηT、ηi;(1.1.2)、结合温度和充电倍率影响因子ηT、ηi,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方法估算出电池的荷电状态SOC;(1.2)、根据马斯曲线得到电池最大充电电流与荷电状态SOC的关系式,如下:Ic=αQn(1‑SOCt) (1)其中,Ic为电池最大充电电流;α为充电电流的充电接受比,又称固有接受比;Qn为电池标称容量;SOCt为t时刻的SOC值;(1.3)、计算电动汽车允许的最大再生制动力(1.3.1)、输入电动汽车机械传动系统的瞬时功率P1:P1=Frev (2)其中,Fre表示再生制动力;v表示电动汽车车速;(1.3.2)、输入的发电机瞬时功率P2:P2=K1P1 (3)其中,K1为机械传动效率,当车辆的型号固定时,则车辆机械传动效率K1为固定值;(1.3.3)、输入蓄电池的瞬时功率P3:P3=K2P2=K2K1P1 (4)其中,K2为发电机发电效率;(1.3.4)、回收能量功率P4:P4=K3P3=K3K2K1P1 (5)其中,K3为电池的充电效率;(1.3.5)、根据电池最大充电电流Ic,结合式(2)~(5)得最大可接受再 生制动力:Fre_c=P1/v=P4/K1K2K3v=UIc/K1K2K3v (6)其中,U表示电池端电压;(2)、多约束条件下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在基于ECE法规下,结合制动强度z,将电机再生制动力在电动汽车上进行分配,具体分配如下:(2.1)、当制动强度z为轻度制动时,即z≤zlight,则电动汽车总制动力全部由前轮制动力承担:(2.1.1)、当前轮的实际总制动力小于或等于最大可接受再生制动力Fre_c时,前轮制动力完全由再生制动力来提供:其中,Ff_f表示前轮总制动力,Fre表示再生制动力等效于前轮制动力,Fr表示后轮制动力,g表示重力加速度,m表示电动汽车总质量;(2.1.2)、当前轮的实际总制动力大于最大可接受再生制动力Fre_c时,前轮制动力由机械摩擦力和再生制动力共同来提供,且应保证再生制动力为最大可接受值:(2.2)、当制动强度z为中度制动时,则电动汽车总制动力由前、后轮制动力共同承担,其中,将中度制动分为zmid1~zmid3三阶段,即:(2.2.1)、当zlight<z≤zmid1时:(a)、当前轮的实际总制动力小于或等于最大可接受再生制动力Fre_c时,前轮制动力完全由再生制动力来提供:其中,k1为常数;(b)、当前轮的实际总制动力大于最大可接受再生制动力Fre_c时,前轮制动力由机械摩擦力和再生制动力共同来提供,且应保证再生制动力为最大可接受值:(2.2.2)、当zmid1<z≤zmid2时:(a)、当前轮的实际总制动力小于或等于最大可接受再生制动力Fre_c时,前轮制动力完全由再生制动力来提供:其中,k2为常数;(b)、当前轮的实际总制动力大于最大可接受再生制动力Fre_c时,前轮制动力由机械摩擦力和再生制动力共同来提供,且应保证再生制动力为最大可接受值:(2.2.3)、当zmid2<z≤zmid3时,前轮及后轮的总制动力分配为:(a)、当前轮的实际总制动力小于或等于最大可接受再生制动力Fre时,前轮制动力完全由再生制动力来提供:其中,k3为常数,L表示轴距,b表示质心距后轴距离,hg表示质心高;(b)、当前轮的实际总制动力大于最大可接受再生制动力Fre_c时,前轮制动力由机械摩擦力和再生制动力共同来提供,且应保证再生制动力为最大可接受值:(2.3)、当制动强度z为重度制动时,则不考虑再生制动,电动汽车总制动力由前、后轮制动力共同承担,其中,将重度制动以zhigh为临界点,分阶段为:(2.3.1)、当zmid3<z≤zhigh时,前轮及后轮的总制动力分配为:其中,k4为常数;(2.3.2)、当z>zhigh时,前轮及后轮的总制动力分配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37923.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