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的乱序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4585.7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42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陶洋;赫前进;邓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H04L12/8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65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的乱序分析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中,数据包由应用层传递至发送端后,发送端立即将数据包发送出去,数据包经历路径传播时延d后到达接收端;步骤2)对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的乱序进行分析,计算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发生乱序的概率。进而考虑发送端传输时延和队列时延对数据包乱序现象的影响,计算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发生乱序的概率。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的乱序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地估计出当前网络环境下,多路径并行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包乱序的概率,并通过合理控制减少数据乱序现象,改善异构网络中多路径并行传输的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路径 并行 传输 系统 分析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的乱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存在N条相互独立的传输路径,分别为L1,L2,...,Lk,...LN,N≥2;各条路径上端到端的路径传播时延满足d1≤d2≤...dk...≤dN;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中,数据包由应用层传递至发送端后,发送端立即将数据包发送出去,数据包经历路径传播时延dk后到达接收端;步骤2)对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的乱序进行分析,计算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发生乱序的概率;所述数据包i‑1与数据包i离开发送端的时间间隔为ΔT(i),ΔT(i)=T(i)‑T(i‑1),T(i)为数据包i‑1离开发送端的时刻,T(i‑1)为数据包i‑1离开发送端的时刻;T(i)=R(i)+S(i),R(i)为数据包i到达发送端的时刻,S(i)为数据包i经历的发送时延;所述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发生乱序的概率为其中,ΔT(i)=ΔR(i)+S(i)‑S(i‑1),ΔR(i)为数据包i‑1与数据包i到达发送端的时间间隔,d(i‑1)为数据包i‑1的传输时延,pk为数据包选择传输路径Lk进行传输的概率,P={p1,p2,...,pN|Σi=1Npi=1};]]>D(d)为数据包的传输时延累积概率分布函数,D(d)=Σdk<dpk=0d≤d1p1d1≤d≤d2p1+p2d2≤d≤d3......1d>dN;]]>其中,d为一段传输时延;在多路径并行传输系统中,数据包由应用层传递至发送端后,通过业务分流模块根据分流算法分配到某一传输路径的发送队列中等待发送,经过发送时延S后由发送端发送到网络当中,经历路径传播时延dk后到达接收端;所述发送端数据包的到达过程满足泊松分布,数据包到达率为λ,数据包的大小服从负指数分布,第k条并发路径上的发送速率为μk,分配到第k条路径上的数据子流到达率为λk,λk=pk·λ,数据包i经历的发送时延数据包i‑1经历的发送时延其中,Q(i‑1)为数据包i‑1的发送路径上的队列长度,B(i‑1)为数据包i‑1所选择发送路径的带宽,MTU为一个最大传输单元的长度;因此,数据包i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乱序的概率为P(ΔT(i))=Σk=1nPk·D(d(i-1)-ΔT(i))ΔT(i)=ΔR(i)+Σk=1npk1μk-λk-Q(i-1)+MTUB(i-1);]]>其中,减少数据乱序现象,需要满足约束条件d(i)≥d(i‑1)‑ΔT(i)。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邮电大学,未经重庆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6458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智能电容器的无仲裁总线组网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测试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