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及其优化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64978.8 | 申请日: | 2015-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2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贾勇;陈光;戴波;吴胜华;盛广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0;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43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及其优化调控方法,属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首先确定了氨法脱硫系统中的模型参数;输入上述模型参数,并设定一初始pH值、氧化空气量Q以及S4+和S6+的初始浓度,利用+4价硫的氧化率模型计算浆液池内+4价硫的氧化率;将计算得到的+4价硫氧化率带入进行检验,若不成立,则调整和的值重新计算,直至成立,并将得到的氧化率与工程中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并通过调整模型中的pH值、氧化空气量Q、和的值,使+4价硫的氧化率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本发明中的氧化率模型能够对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提高氨法脱硫技术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吸收 产物 氧化 系统 及其 优化 调控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氨法脱硫吸收产物+4价硫氧化系统的优化调控方法,其步骤为:步骤一、确定如下模型参数:氨法脱硫系统喷淋塔的DR、G、F、Q,以及喷淋塔底部浆液池(501)内浆液的pH、CS、V、tr、μL和σL;其中,DR为氨法脱硫系统喷淋塔的直径,通过测量直接获得,单位为m;G为由烟气进口(503)进入喷淋塔内的待处理烟气的烟气流率,通过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测得,单位为m3·s‑1;和分别为喷淋塔烟气进口(503)和净烟气出口(506)烟气中SO2的浓度,由烟气在线监测系统测得,单位为mg·m‑3;F为喷淋塔内的液气比,为系统运行的设定值,单位为L·m‑3;Q为喷淋塔浆液池(501)内的氧化空气量,其值为理论空气量Q0的1~4倍,单位为m3·s‑1;pH为浆液池(501)内浆液的pH值;CS为浆液池(501)内浆液的总硫浓度,为+4价硫浓度和+6价硫浓度之和,其单位为mol·L‑1;V为浆液池(501)内浆液的体积,通过调整浆液池(501)内浆液的停留时间tr进行控制,V=60trLin,单位为m3,该式中的Lin为通过喷淋管(504)流进浆液池(501)的浆液流率,单位为m3·s‑1,通过Lin=F×G/1000m3·s‑1计算得到;浆液的粘度μL和表面张力σL分别利用粘度计和表面张力仪测得,其单位分别为Pa·s和N·m‑1;步骤二、输入步骤一中的模型参数,并设定一初始pH值、氧化空气量Q以及CS中+4价硫和+6价硫的初始浓度且满足利用+4价硫的氧化率模型计算浆液池(501)内+4价硫的氧化率浆液池(501)内+4价硫的氧化率具体按以下模型进行计算:η=r(IV)V/MSO2---(1),]]>式(1)中的为喷淋塔喷淋区(502)吸收的SO2的摩尔流率,单位为mol·s‑1,其通过式(2)进行计算:MSO2=G×(CSO2,in-CSO2,out)/(1000×64)---(2),]]> 式(1)中的r(IV)为浆液池(501)内+4价硫的氧化速率,单位为mol·L‑1·min‑1,其按式(3)进行计算:r(IV)=Co2*/(1kLa+1k0exp(-2.8×104RT)·110-0.39pH-1.14·1CSO32--0.5·1-4CS6++9)---(3),]]>式(3)中,k0为频率因子,其值为1.44×104;R为理想气体常数,为8.31J·mol‑1·K‑1;T为喷淋塔内温度,单位为K;为浆液池(501)内气液界面处氧的平衡浓度,单位为mol·L‑1,其通过式(4)进行计算:CO2*=HpO2*---(4),]]>式(4)中,为浆液池(501)内气液界面处O2的平衡分压,单位为Pa;H为O2在浆液池(501)内浆液中的溶解度系数,单位为mol·m‑3·Pa‑1,H按式(5)进行计算:log(H0H)=h1I1+h2I2+...+hiIi+...---(5),]]> 式(5)中,H0为O2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hi为浆液池(501)内电解质引起的O2溶解度降低系数,单位为m3·kion‑1;Ii为浆液池(501)内电解质中各离子的离子强度,单位为kion·m‑3,hi和Ii分别通过式(6)和式(7)进行计算: hi=h++h‑+hG (6),Ii=12ΣCiZi2---(7),]]> 式(6)中,h+、h‑、hG分别为电解质正、负离子及被溶解的氧气引起的数值;式(7)中Ci为浆液池(501)内电解质中各离子的浓度,Zi为各离子的价数;在氨法脱硫工艺中控制的pH值范围内,浆液中H2SO3和NH3·H2O的浓度低,可以忽略不计,浆液中的电解质是指NH4HSO3、(NH4)2SO3和(NH4)2SO4; 式(3)中,kL为氧气在液相中的传质系数,单位为m·s‑1,其按式(8)进行计算:kL=0.5g5/8DO21/2ρL3/8σL-3/8dvs1/2---(8),]]> 式(8)中,ρL为浆液池(501)内浆液的密度,单位为kg·m‑3,其通过式(9)计算:ρL=(99δ1CS4++116δ2CS4++132CS6+)/1000---(9),]]>式(9)中,δ1和δ2分别为和的分布系数,其中:δ1=Ka1[H+][H+]2+Ka1[H+]+Ka1Ka2---(10),]]>δ2=Ka1Ka2[H+]2+Ka1[H+]+Ka1Ka2---(11),]]>式(10)和(11)中,Ka1和Ka2分别为平衡反应和的反应平衡常数;[H+]为浆液池(501)内浆液中氢离子的活性浓度,通过pH值计算得到;式(8)中和dvs分别为氧在浆液池(501)液相中的扩散系数和浆液池(501)液相中气泡的平均直径,其单位分别为m2·s‑1和m,和dvs分别按式(12)、(13)进行计算:DO2=7.4×10-12(αMB)0.5TμLVA0.6---(12),]]>dvs=26DR(gDR2σL)-0.5(gDR3ρL2μL2)-0.12(uOGgDR)-0.12---(13),]]>式(12)中,α为浆液池(501)内浆液中溶剂的缔合因子,值为2.6;MB为浆液池(501)内浆液中溶剂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1;VA为氧分子的扩散体积,单位为cm3·mol‑1;式(13)中,uOG为浆液池(501)内氧化空气的表观气速,单位为m·s‑1,其按式(14)进行计算:uOG=Q/(πDR2/4)---(14),]]> 式(3)中,a为气液接触界面面积,单位为m2·m‑3,按式(15)进行计算:a=6ϵGdVS---(15),]]> 式(15)中,浆液池(501)内液相中的气含率εG按下式进行计算:ϵG(1-ϵG)4=0.25×(uOGμLσL)(ρLσL3gμL4)7/24---(16),]]>式(3)中,的浓度按下式进行计算:CSO32-=δ2CS4+---(17),]]>联立式(1)~(17)即计算出浆液池(501)内+4价硫的氧化率步骤三、将步骤二中计算得到的+4价硫的氧化率带入下式进行检验:|rIVVMSO2-CS6+Cs|≤0.001]]>若计算得到的+4价硫的氧化率不满足上式,返回至步骤二中调整和的值,若则增大并减小若则减小并增大重新计算r(IV)V直至上式成立,最后输出此时的和+4价硫的氧化率步骤四、将步骤三中输出的+4价硫氧化率与实际工程中的目标设定值进行比较,若模型计算值低于目标设定值,则返回至步骤二中按如下方法调整参数pH、Q和CS中的一个或多个,并重新进行计算,直到步骤三中输出的+4价硫氧化率满足工程要求:降低浆液池(501)内浆液的pH,步长为0.1;增大氧化空气量Q,步长为0.5;降低浆液池(501)内浆液的总硫浓度CS,步长为0.1,CS的降低通过增大由浆液采出泵(3)采出的浆液流率Lout来实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6497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