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面红色土茯苓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72220.9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60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董立莎;农亨;杜洪志;任广聪;葛向前;何席呈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 | 分类号: | A61K36/90;A61K36/896;A61P19/02;A61P29/00;A61K39/04 |
代理公司: | 33234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的是切面红色土茯苓的有效部位及其应用,本发明表明总黄酮部位为切面红色土茯苓的有效部位,此外所述的总黄酮部位是黄酮类成分占总黄酮部位固体的比例超过90%。申请人经过反复试验、筛选、比较和总结,本发明还确定了切面红色土茯苓有效部位总黄酮部位的制备方法(也即提取方法),试验结果以切面红色土茯苓中主要化学成分落新妇苷峰面积计,其含量占总量的59.8%,以总黄酮各成分的峰面积和计,其含量占总量的94.2%,表明该制备方法制得的总黄酮部位纯度高、效果好。试验结果还表明该制备方法重复性、稳定性较好。 | ||
搜索关键词: | 切面 红色 土茯苓 有效 部位 及其 应用 | ||
【主权项】:
1.切面红色土茯苓的有效部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面红色土茯苓的有效部位是切面红色土茯苓治疗或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部位,为切面红色土茯苓的总黄酮部位,所述的总黄酮部位为对切面红色土茯苓提取分离纯化后得到的乙酸乙酯部位,所述乙酸乙酯部位包括5-O-咖啡酰基莽草酸、其他黄酮类成分、新落新妇苷、落新妇苷、新异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黄杞苷;所述的总黄酮部位是黄酮类成分占总黄酮部位固体的比例超过90%;所述乙酸乙酯部位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取工艺:称取切面红色土茯苓药材粗粉,第一次加入10倍量的70%的乙醇浸泡过夜,回流提取1.5h,过滤,得滤液;第二次加入8倍量的70%的乙醇,回流提取1h,过滤,得滤液;第三次加入8倍量的70%的乙醇,回流提取1h,过滤,得滤液,合并3次滤液,60℃减压回收乙醇;/nb、除糖工艺:将70%的乙醇提取物60℃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与原药材的比例为1.5:1时,取出,放冷至室温后;量取浓缩液的体积,再缓慢加入95%的乙醇,使含醇量达到85%,缓慢搅匀,于4℃的冰箱中放置过夜,第二日取出,过滤沉淀,再用95%的乙醇洗涤沉淀3~5次,直至洗涤液颜色清淡为止,过滤沉淀,合并滤液,55℃减压回收乙醇,得除糖中间物;/nc、除鞣工艺:将除糖中间物加入蒸馏水,使其呈良好的流动状态,以流浸膏完全溶解且不粘壁为宜,取出,放冷至室温,倒入适宜容器中,再加入4%的明胶水溶液,两者体积比约为1:1,加入明胶水溶液后,缓慢摇动使其充分混匀,不可用力搅拌,室温静置1h,待其完全沉淀后,再加入95%的乙醇,使其含醇量为85%,缓慢摇动使其充分混匀,不可用力搅拌,再室温静置1h后,用玻璃棒沿内壁缓慢搅拌使其充分混匀,让鞣质成良好的沉淀状态,封口,室温下放置过夜,第二日取出,过滤沉淀,再用95%的乙醇洗涤沉淀3~5次,直至洗涤液颜色清淡为止,过滤沉淀,合并所有滤液,50℃减压回收乙醇,得除鞣中间物;/nd、萃取工艺:将除鞣中间物加入甲醇溶液,使其充分溶解,除去甲醇不溶物,过滤,合并滤液,50℃减压回收甲醇至干;再加入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取出,放冷,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静置分层得到下层水溶液,同法乙酸乙酯反复萃取数次,直至乙酸乙酯层颜色清淡为止,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50℃减压回收溶剂至干,使旋转蒸发瓶内形成良好的结晶状态,得成品。/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医药大学,未经贵州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7222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科手术用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斜板式防结焦集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