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护理功能恢复行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99851.X | 申请日: | 2015-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8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喜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A61H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09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护理功能恢复行走装置,它的弧形扶持气囊是充气后有弹性;在弧形扶持气囊的两边固定有捆带,扶持腔在两端、助力腔在中间;弧形扶持气囊的正面是竖向的弧形面,背面的助力腔上有进油孔、扶持腔的腔体上固定有充气阀;进油孔与动力马达上的油道孔相通,动力马达固定在鞋底下面。弧形扶持气囊与动力马达通过液压管连通,两只弧形扶持气囊与两个动力马达组成一副护理功能恢复行走装置;弧形扶持气囊的两个保持腔能够相对转动。护理功能恢复行走装置的结构简洁,制造和使用都很方便;能够站立但迈步不稳和迈步吃力的人使用后,在行走时付出的力气小,增加了行走的稳定性,使行走轻松,起到了行走护理和恢复行走功能的作用。 | ||
搜索关键词: | 护理 功能 恢复 行走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护理功能恢复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理功能恢复行走装置主要包括弧形扶持气囊(1)、助力腔(2)、扶持腔(3)、捆带(6)、充气阀(4)、动力马达;所述的弧形扶持气囊(1)是正面凹陷背面凸出的、凹陷的正面有弧度的、横向截面是
形或椭圆弧与
形相结合的、在充气后具有弹性的气囊;在弧形扶持气囊(1)内有扶持腔和助力腔,扶持腔(3)是充气腔,助力腔(2)是充液腔,在弧形扶持气囊(1)的竖向的两边对称或接近对称地固定有捆带(6);所述的扶持腔(3)在弧形扶持气囊(1)的竖向的两端,助力腔(2)在弧形扶持气囊(1)的扶持腔(3)的中间,助力腔(2)与扶持腔(3)各自独立密封,助力腔(2)和扶持腔(3)的腔体连成一体;弧形扶持气囊(1)向凹陷的正面是整体的弧形面(5)或局部的弧形面(5),在弧形扶持气囊(1)向外凸出的一面的助力腔(2)的腔体上有进油孔(14)、扶持腔(3)的腔体上固定有充气阀(4);所述的动力马达固定在脚底下面或鞋底下面,动力马达上的油道孔(24)与助力腔(2)上的进油孔(14)通过液压管连接而相通;所述的弧形面(5)是圆弧面或椭圆弧面或圆槽式的弧形面(5),弧形面(5)用于贴在小腿肚上或大腿肚上;所述的动力马达是产生助力的动力源,助力腔(2)是助力推动部分、也是让弧形扶持气囊(1)保持在一条直线的推动器;一只弧形扶持气囊(1)通过液压管连接一个动力马达,两只弧形扶持气囊(1)与两个动力马达组成一副护理功能恢复行走装置,一只弧形扶持气囊(1)的两个扶持腔(3)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的捆带(6)是绳式或皮带式的软带,捆带(6)用于把弧形扶持气囊(1)的两端的扶持腔(3)部分分别捆绑在小腿上和大腿上;为了能够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按摩作用,所述的弧形扶持气囊(1)正面的弧形面(5)上有按摩凸出缘(10);所述的按摩凸出缘(10)是凸出的凸缘面,一只弧形扶持气囊(1)的弧形面(5)上有多根按摩凸出缘(10);所述的充气阀(4)主要包括阀体(7)、密封腔(8)、外锥塞(9)、卡环槽、第一卡簧(12)、内气孔(11)、通气孔(13)、外气孔(16);所述的阀体(7)内有外气孔(16)、密封腔(8)、卡环槽、内气孔(11),外气孔(16)和内气孔(11)在阀体(7)的两端,密封腔(8)在外气孔(16)和内气孔(11)之间,外锥塞(9)的小端与外气孔(16)相连并且与外气孔(16)相通、大端与卡环槽相连并且与卡环槽和卡环槽后面的内气孔(11)相通;在内气孔(11)与密封腔(8)的大端之间有卡环槽,卡环槽内安装有第一卡簧(12),密封腔(8)内安装有外锥塞(9),在阀体(7)的外表面有安装槽(15);所述的密封腔(8)与外锥塞(9)组成闭气组合,密封腔(8)与外锥塞(9)之间的配合采用锥面配合,锥面配合使充气后的密封效果好,并且在充气时容易打开关闭的通道;所述的锥面包括内锥面和外锥面,内锥面是密封腔(8)的内壁,外锥面是外锥塞(9)的柱体表面;为了提高内锥面和外锥面之间的密封效果,所述的内锥面与外锥面的锥度一致或接近一致;所述的阀体(7)是安装外锥塞(9)和第一卡簧(12)的阀体(7),阀体(7)内有外气孔(16)、密封腔(8)、卡环槽、内气孔(11);所述的外气孔(16)是通过孔,外气孔(16)与密封腔(8)的小端相连并且与密封腔(8)相通,用于让输入气压的气嘴插入;所述的密封腔(8)是有锥度的內锥孔,內锥孔的面是内锥面,内锥面用于与外锥面配合而起密封作用,密封腔(8)的小端与外气孔(16)相连并且与外气孔(16)相通、大端与卡环槽相连并且与卡环槽和卡环槽后面的内气孔(11)相通,在密封腔(8)内安装有外锥塞(9);所述的外锥塞(9)是有锥度的柱体,柱体的表面有外锥面,在柱体的大端的端部有通气孔(13)斜向贯通靠近柱体大端的柱体的外锥面,外锥面用于与内锥面配合而起密封作用;所述的通气孔(13)是斜向的通孔,用于气压推动外锥塞(9)后移而与第一卡簧(12)接触时让气体通过;所述的卡环槽是环形的槽,在内气孔(11)与密封腔(8)的大端之间,在卡环槽内安装有第一卡簧(12);所述的第一卡簧(12)是有弹性的环形橡胶圈或环形塑料圈,或者是弹性的有缺口的卡圈,第一卡簧(12)用于限制和阻挡外锥塞(9)后移的距离;所述的内气孔(11)是过孔,内气孔(11)与密封腔(8)的大端相连并且与密封腔(8)相通,内气孔(11)用于让气体通过;所述的安装槽(15)是在阀体(7)的外表面上环形的凹槽,用于固定和密封充气阀(4);为了使密封腔(8)与外锥塞(9)能够紧密密封,所述的外锥塞(9)能够采用有弹性变形功能的橡胶或塑料或尼龙或聚氨酯材料制造,在气压的作用下,具有弹性变形功能的外锥塞(9)能够与变形的密封腔(8)完全贴合;所述的动力马达是产生动力的机器和助力腔(2)的动力源,动力马达包括动力壳(22)、动力柱(18)、油道孔(24)、回位簧(21)、环形槽、第二卡簧(20)、动力室(23)、平衡弹簧(26)、接触底板(28)、承力板(25);动力壳(22)的固定端固定在接触底板(28)的前面部分上,动力壳(22)内的动力室(23)内安装有动力柱(18),动力柱(18)的密封端固定有密封圈或密封皮碗与动力室(23)密封,动力柱(18)的固定端固定在承力板(25)的前面部分上;在动力室(23)的底部部分的动力壳(22)上有油道孔(24)与液压管连接,在靠近动力室(23)的腔口处的动力室(23)内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安装有第二卡簧(20)来限制动力柱(18)退出的距离;在承力板(25)和接触底板(28)之间的动力壳(22)的外面或动力壳内的动力室内安装有让发力柱(18)在动力室(23)内始终保持在最高点的回位簧(21),在动力壳(22)后面的承力板(25)和接触底板(28)之间固定有平衡弹簧(26);所述的承力板(25)是平板,固定在脚底下面或鞋底下面承受人体的重量,并把承受的重力传递给动力柱(18);所述的动力柱(18)是带有阶梯的柱体,把承力板(25)传递过来的重力传递给动力室(23)内的液体转化成为助力腔(2)的推动动力,通过油道孔(24)和液压管传递给助力腔(2);动力柱(18)在动力室(23)内的一端是密封端、在动力室(23)外的一端是固定端,密封端是圆柱体的柱塞部分、直径比固定端的口径大,在密封端的柱塞部分制造有固定有密封圈或密封皮碗的环形槽,动力柱(18)的密封端与固定端之间至少有一级阶梯;回位簧安装在动力室内时,动力柱的密封端有弹簧承孔,回位簧的一端顶在弹簧承孔内、另一端顶在动力室的底部;所述的动力壳(22)是内部有动力室(23)的动力壳(22),动力壳(22)内有动力室(23)穿破动力壳(22)的一端、动力壳(22)的另一端没有动力室(23)穿破动力壳(22)的一端是固定端;所述的动力室(23)是圆柱体的空腔体,用于安装动力柱(18)和容纳液体;所述的油道孔(24)是液体进出动力室(23)的过孔;所述的环形槽是动力室(23)口部的环形的凹槽;所述的第二卡簧(20)具有弹性张开的有缺口的环形弹簧;所述的回位簧(21)是螺旋弹簧,是动力马达重复产生液压动力的推动源;所述的平衡弹簧(26)是螺旋弹簧,支撑在承力板(25)和接触底板(28)之间的后面部分;平衡弹簧(26)用于支撑承力板(25)的后面部分,并与动力马达一起共同平衡和承受承力板(25)所承受的压重力,在抬脚时能够给脚后跟发出向上的动力而使抬脚时轻松;所述的接触底板(28)是平板,在脚底下与地面接触,是支撑人体的重量的支撑体和稳定人体的重心的着力点;使用时,将一副护理功能恢复行走装置的两只弧形扶持气囊(1)分别捆绑在能够站立但迈步不稳和迈步吃力的人的两条腿上,将一副行走恢复护理装置的动力马达固定在脚底下面或鞋底下面;捆绑时,将弧形扶持气囊(1)通过捆带(6)捆绑,一端捆绑在大腿上、另一端捆绑在小腿上,弧形扶持气囊(1)的弧形面(5)分别贴在大腿和小腿的腿肚上;初次使用时或扶持腔(3)中缺气时,将气嘴插入充气阀(4)的外气孔(16)中,打开送气开关,把经过打气泵压缩后的高压气体送入的外气孔(16)中对扶持腔(3)进行分别充气,压缩气体从外气孔(16)推动外锥塞(9)向后退,外锥塞(9)后退后,压缩气体从內锥孔与外锥塞(9)之间的空隙处进入,再经过通气孔(13)进入到内气孔(11),再进入扶持腔(3)中;充气完成后,在气压的推动下外锥塞(9)前移,使外锥塞(9)的外锥面与內锥孔的內锥孔配合而关闭充气阀(4);行走中抬腿时,平衡弹簧(26)向上推动承力板(25)的后面部分而推动脚后跟向上发力,抬腿时减小了腿部的用力而使举步轻松;抬腿时,膝关节跟着上抬,此时,在回位簧(21)的作用下动力柱(18)在动力室(23)外伸长而使动力室(23)内吸入更多的液体,把助力腔(2)中的液体部分或全部吸进了动力室(23),助力腔(2)内缺油而收缩失去了推动力,继而使扶持腔(3)绕膝关节转动;抬起的脚着地时,脚踩在承力板(25)上,在人体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承力板(25)压缩动力柱(18)向动力室(23)内移动而压缩动力室(23)内的液体,推动液体从油道孔(24)经过液压管进入助力腔(2)内,进入助力腔(2)中的液体推动助力腔(2)伸长和伸直,继而推动扶持腔(3)绕膝关节转动而伸直,绕膝关节旋转的扶持腔(3)推动着地的脚的小腿与大腿伸直而推动大腿和大腿的上面部分的身体向上和向前移动;在行走时利用自己的重力来推动身体向前移动,减小了迈步过程中的大腿和小腿前移而伸直所付出的力气;在抬起的前腿着地时,动力马达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助力腔(2)推动捆绑在大腿和小腿上的扶持腔(3)伸直后还支撑和稳定了膝关节,继而减轻了膝部的压力和稳定了腿部的着力;迈步过程中,前腿变成后腿,后腿变成前腿,如此循环的迈步,使能够站立但迈步不稳和迈步吃力的人在行走时付出的力气小,增加了行走的稳定性,使行走轻松;在行走的过程中,弧形扶持气囊(1)上的按摩凸出缘(10)顶在大腿和小腿的肌肉上与大腿和小腿的肌肉产生揉动而起到了按摩作用,促进了血液循环,加快了使用者的行走功能的恢复;特别是在走上坡路或上梯子步时,举步时,平衡弹簧(26)向上推动承力板(25)的后面部分而向上发力推动脚后跟而使使用者举步轻松;举起的脚踏下时,使用者自身的重力通过动力马达转化成为助力腔(2)的动力来推动助力腔(2)使扶持腔(3)伸直,在动力推动下的扶持腔(3)推动大腿和大腿的上面部分的身体向上和向前移动,使迈步不稳和迈步吃力的人行走轻松,让迈步不稳和迈步吃力的人获得了行走的轻松感和信心,起到了行走护理和恢复行走功能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充气阀(4)的阀体(7)变形后,具有弹性变形性能的外锥塞(9)能够自动变形来与密封腔(8)配合而继续保持密封状态;使用者恢复行走能力后,把弧形扶持气囊(1)从腿上折下来后储存时,需要把充气腔内的压缩气体排出,放气时,用小棍的一端或钢丝之类插入充气阀(4)的外气孔(16)中往里面顶推外锥塞(9),外锥塞(9)后退而使压缩气体从通气孔(13)进入外锥塞(9)与內锥孔之间的空隙处退出到外气孔(16),而后排出充气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喜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喜植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9985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