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地质超前预报雷达天线自适应调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6797.3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8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赖金星;秦海洋;邱军领;韩志林;来弘鹏;王亚琼;樊浩博;张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孙雅静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地质超前预报雷达天线自适应调位装置,包括自适应部分和运动部分,自适应部分主要用来自动控制雷达天线与掌子面之间的压力;运动部分由行走装置和升降机组成,运动部分主要用来控制自适应部分的上下左右运动;本发明可以自动地将雷达天线与隧道掌子面的压力保持在一个稳定值,并且压力值不随隧道掌子面的凹凸不平以及测量车与隧道掌子面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本发明可以使雷达天线贴着掌子面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任意运动,对掌子面进行全面积的测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地质 超前 预报 雷达 天线 自适应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隧道地质超前预报雷达天线自适应调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与雷达天线连接的稳压单元、旋转单元和横向移动单元,稳压单元控制雷达天线与待测掌子面之间的压力保持恒定,旋转单元控制稳压单元与雷达天线一起进行旋转,横向移动单元控制旋转单元、稳压单元与雷达天线一起进行横向的来回移动;所述的稳压单元包括稳压油缸(4),稳压油缸(4)包括液压油缸、进油管、出油管和限压阀,进油管与液压油缸的非活塞杆端连通,出油管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端连通,且进油管与出油管在液压油缸外连通,限压阀设置在进油管未与出油管连通的管路上;稳压油缸(4)的活塞端与雷达天线固定连接,当通过横向移动单元和旋转单元调整好雷达天线与待测掌子面之间的位置后,通过稳压油缸(4)自动调节雷达天线与待测掌子面之间的位置;所述的旋转单元包括机械手掌(6),机械手掌(6)为相隔离的双层圆盘结构,在机械手掌(6)的双层结构的分隔处同轴设置第一滚动轴承(5),在机械手掌(6)的一端同轴固设旋转轴(7),在机械手掌(6)的另一端同轴固设稳压油缸(4),稳压油缸(4)的活塞杆与雷达天线固接;旋转轴(7)的旋转带动机械手掌(6)、稳压油缸(4)和雷达天线共同旋转;在机械手掌(6)上与旋转轴(7)相对同轴固设固定轴,所述的固定轴包括固定外轴(3)和固定内轴(2),固定外轴(3)同轴固设在机械手掌(6)上,固定内轴(2)可在固定外轴(3)内沿轴向来回移动,且固定内轴(2)的端部与雷达天线固定连接;所述的横向移动单元包括安装架(20)、第一撑臂(14)、第二撑臂(31)、第三撑臂(30)和蜗轮蜗杆机构(12),第一撑臂(14)、第二撑臂(31)和第三撑臂(30)由安装架(20)的一端依次并列垂直设置,第一撑臂(14)、第二撑臂(31)和第三撑臂(30)分别与安装架(20)活动式连接;第一撑臂(14)用于支撑蜗轮蜗杆机构(12)的蜗轮,第二撑臂(31)用于支撑蜗轮蜗杆机构(12)的蜗杆与旋转轴(7)的连接点,第三撑臂(30)用于支撑机械手掌(6);所述的蜗杆与旋转轴(7)的连接点为半滚动轴承(11),旋转轴(7)安装在半滚动轴承(11)的滚动端,蜗杆安装在半滚动轴承(11)的固定端;所述的第二撑臂(31)通过限位构件与安装架(20)活动式连接,所述的限位构件包括电磁铁(16)、衔铁(17)和齿槽(18),电磁铁(16)和衔铁(17)设置在第二撑臂(31)上,齿槽(18)沿安装架(2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第一撑臂(14)和第二撑臂(31)间;通电时,衔铁(17)被电磁铁(16)吸附移出齿槽(18),第二撑臂(31)在安装架(20)上移动;断电时,衔铁(17)脱离电磁铁(16)的吸附卡在齿槽(18)内,限制第二撑臂(31)在安装架(20)上的移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2679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设备
- 下一篇:波导器件出能口边缘纳米材料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