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动力多功能履带式井下运人车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28953.X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1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常补孩;赵庆枝;刘旭明;王海斌;司天善;原磊明;孔仁山;董志强;马宵立;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市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065 | 分类号: | B62D55/065;B62D55/10;B62D55/14;B62D55/24;B60K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吴立 |
地址: | 04601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矿下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矿下的双动力工作车;具体技术方案为:双动力多功能履带式井下运人车,包括驾驶室和连接在驾驶室后端的车厢,车厢包括底板、围绕设置在底板上部的前挡板和两块侧板,车厢横截面的顶部和底部大小相同,两块侧板竖直设置,两块侧板的顶部通过车棚盖合,车棚的两端通过锁扣连接在侧板上,车棚为网状的塑料遮阳网,车棚的底部通过多根筋条支撑,筋条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侧的侧板上,车厢的底板上设置有座椅,车厢的顶部通过车棚盖合,保护车厢内的安全,车厢的底部通过回转轴承连有行走装置,行走装置配置有为行走装置提供动力的电力驱动系统和液压驱动系统所组成的双动力驱动系统。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多功能 履带式 井下 运人车 | ||
【主权项】:
双动力多功能履带式井下运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1)和连接在驾驶室(1)后端的车厢(2),所述车厢(2)的前端装有发动机,车厢(2)的后端上端开口,所述车厢(2)的底部通过回转轴承(3)连有行走装置(4),所述行走装置(4)配置有为行走装置(4)提供动力的电力驱动系统和液压驱动系统;所述车厢(2)包括底板(24)、围绕设置在底板(24)上部的前挡板和两块侧板(26),车厢(2)横截面的顶部和底部大小相同,两块侧板(26)竖直设置,两块侧板(26)的顶部通过车棚(27)盖合,所述车棚(27)的两端通过锁扣(29)连接在侧板(26)上,所述车棚(27)为网状的塑料遮阳网,所述车棚(27)的底部通过多根筋条(25)支撑,筋条(25)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侧的侧板(26)上;所述行走装置(4)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履带架(5),履带架(5)包括履带(11)、悬挂支架(6)、设于悬挂支架(6)前端的主动轮(7)和设于悬挂支架(6)后端的从动轮(8),所述履带(11)依次绕过主动轮(7)和从动轮(8)的外端后形成一个封闭的环状,所述悬挂支架(6)的上部连有多个承重轮(9),多个承重轮(9)沿着悬挂支架(6)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多个承重轮(9)支撑在上部履带(11)的内侧面,多个承重轮(9)与履带(11)同向运动,所述悬挂支架(6)的下部连有多个支重轮(10),多个支重轮(10)沿着悬挂支架(6)的长度方向等距布置,多个支重轮(10)装在下部履带(11)的内侧面,多个支重轮(10)与履带(11)同向运动;所述履带(11)包括呈环状的金属帘线层(111),金属帘线层(111)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上轴向均布有若干条轴向设置的拱形骨架(112),拱形骨架(112)的左侧及右侧上套有环形尼龙卡扣(113),所述金属帘线层(111)和拱形骨架(112)上均通过橡胶直接流化形成橡胶履带体(114),所述橡胶履带体(114)包裹住金属帘线层(111)、拱形骨架(112)并与环形尼龙卡扣(113)形成一体式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市永华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长治市永华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28953.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底电缆工厂接头硫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轮胎模具的定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