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电晕噪声背景干扰的滤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1314.9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82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赵录兴;陆家榆;谢莉;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电晕噪声背景干扰的滤除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直流线路下地面上方布置若干数量的噪声测量探头,同步进行等效A声级测量;确定被测环境中的噪声空间衰减系数;基于同步测量得到的可听噪声A声级数据,根据布置噪声探头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关系,实时计算得到背景噪声水平;并从包含背景噪声的测量数据中减去背景噪声,得到输电线路的电晕噪声大小。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实现在直流输电线路噪声测量过程中实时同步地剔除背景噪声干扰,方便测试人员及时掌握测量数据中的有效数据数量,并减轻了后续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对于输电线路的电晕噪声特性及预测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电晕 噪声 背景 干扰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输电线路电晕噪声背景干扰的滤除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实时滤除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的电晕噪声背景干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测量区域中的输电线路下方的地面处,布置噪声测量探头;步骤2.根据所述电晕噪声在空间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特性,确定无电晕噪声背景干扰环境中的噪声衰减量;步骤3.全部所述噪声测量探头在所述输电线路的带电状态下,同步进行等效连续A声级测量,并得到以组为单位的测量结果;步骤4.在所述等效连续A声级测量进行中,根据判定原则判断每组所述测量结果;若所述测量结果满足所述判定原则,则保留该组所述测量结果;若所述测量结果不满足所述判定原则,则删除该组所述测量结果,并返回步骤3;步骤5.对保留的所述测量结果进行实时分析,得到所述测量区域的电晕噪声背景干扰值;步骤6.滤除所述测量区域的电晕噪声背景干扰,得到并存储所述输电线路的实际电晕噪声水平值;所述步骤1,包括:在测量区域中的输电线路下方的地面处,以正极导线对地投影为原点,沿所述输电线路的垂直路径向其两侧的测量点布置所述噪声测量探头;所述噪声测量探头为可听式噪声测量探头,且所述噪声测量探头的数量为3个或3个以上;位于所述正极导线的线下的位置为所述测量点中的必测点;任何一个所述噪声测量探头与所述原点的直线距离均小于等于50m;所述步骤2,包括:2‑1.测量并记录所述电晕噪声的声源至其传播到各处的直线距离;2‑2.根据所述电晕噪声的声源至其传播到各处的直线距离及电晕噪声在空间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特性,得到无电晕噪声背景干扰环境中的所述电晕噪声传播至任意两处位置A、B的噪声衰减量△AB:△AB=k(lgDA‑lgDB) (1)式中,DA为所述电晕噪声的声源至位置A的直线距离,DB为所述电晕噪声的声源至位置B的直线距离,k为空气衰减系数;其中,k的取值范围为10~13;所述步骤3,包括:全部所述噪声测量探头在所述输电线路的带电状态下,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及测量起止时间,同步进行等效连续A声级测量;所述时间间隔为1至10s;每隔一个所述时间间隔的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均为一组所述测量结果;所述步骤4中的所述判定原则,包括:a.所述原点处的噪声测试值最大,且随着距正极导线距离的增加,所述测量结果逐渐减小;b.相邻的所述噪声测量探头的所述测量结果满足如下关系:
式中,1为距正极导线距离较近的位置编号,2为距正极导线距离较远处的位置编号,AN1为位置1处的噪声测量结果,AN2为位置2处的噪声测量结果,D1和D2和分别为位置1和位置2距正极导线的直接距离;所述步骤5,包括:5‑1.通过△AB,对保留的各组所述测量结果进行实时分析,确定其电晕噪声背景干扰值AN背:
式中,ANA、ANB分别为任意两位置A、B处的噪声等效A声级测试结果,AN背为电晕噪声背景干扰值;5‑2.若不同位置处的AN背之差均小于3dB(A)时,求得全部分组的所述电晕噪声背景干扰值AN背的算数平均数,即为所述测量区域的平均电晕噪声背景干扰值AN平均,否则,应对测量区域做进一步的划分,对每一细分后测量区域单独求电晕噪声背景干扰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3131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