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原位底泥现场微生物驯化同步投加治理水体污染或富营养化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40058.X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0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映津;曾小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映津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9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原位底泥现场微生物驯化同步投加治理水体污染或富营养化的方法,包括微纳米气泡的扩散、微生物预驯化、微生物扩大培养及驯化和微生物的投加四个步骤,在底泥最厚的表面,设有扩散装置以控制该底泥附近的溶解氧浓度;在底泥发酵罐中加入杀菌后的干底泥和污染或富营养化的水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通入无菌空气,将从底泥中筛选培养获得的功能性微生物置于底泥发酵罐中预驯化;预驯化后的菌液按5%~10%的接菌量接入微生物驯化池中,微生物驯化池中干底泥与污染或富营养化水的质量比为1:10~15;驯化的微生物经过微生物管流加至扩散装置所在区域的底泥表面区域,消耗该区域底部大量的沉积物,使水体中的淤泥得到削减。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原位 现场 微生物 驯化 同步 治理 水体 污染 富营养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原位底泥现场微生物驯化同步投加治理水体污染或富营养化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微纳米气泡的扩散:在污染或富营养化水体底泥最厚的底泥表面,设有已授权发明专利“微气泡及微纳米气泡扩散装置”,专利号:ZL201120226359.2,微纳米气泡在该区域扩散,通过调节气体的压力和流量控制该底泥附近区域的溶解氧浓度为4~6 mg/L;(2)微生物预驯化:在底泥发酵罐中加入杀菌后的干底泥和污染或富营养化的水作为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其中底泥与水的质量比为1 : 10~15,通入无菌空气,使溶解氧达到4~6 mg/L,将从底泥中筛选培养的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光合细菌3种功能性微生物置于底泥发酵罐中,底泥发酵罐中的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光合细菌的总浓度为5%~10%,实时监控底泥发酵罐中的营养物质,根据监测情况补加蛋白胨、醋酸钠、磷酸二氢钾、碳酸氢钠、硫代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保持营养物质中组分碳:氮:磷=100 : 5~20 : 1~10,pH=7.0±0.2,培养12 h或12 h以上的微生物菌群密度达到108 CFU/mL时开始流加至微生物驯化池;(3)微生物扩大培养及驯化:将预驯化罐中的菌液按5%~10%的接菌量接入微生物驯化池中,使微生物驯化池中的菌群密度为106 CFU/mL,菌群在微生物驯化池中停留12 h或12 h以上,所述的微生物驯化池中底泥与污染或富营养化水的质量比为1 : 10~15,用平板计数法监控菌群密度达到108 CFU/mL时通过微生物管流加至污染或富营养化水体的底泥表面;(4)微生物的投加: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管流加至“微气泡及微纳米气泡扩散装置”所在区域的底泥表面区域,微生物在该区域迅速生长繁殖,消耗该区域底部大量的沉积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映津,未经林映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40058.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污水处理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藻固定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