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近场通信设备间的点对点支付通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559940.9 申请日: 2015-09-06
公开(公告)号: CN105245257B 公开(公告)日: 2018-02-23
发明(设计)人: 郑紫微;何晨晖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大学
主分类号: G06Q20/32 分类号: G06Q20/32;H04B5/00;G06Q20/02;H04L9/32;G06Q20/38
代理公司: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 代理人: 刘凤钦
地址: 315211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涉及近场通信设备间的点对点支付通信方法,通信双方中的第一NFC终端、第二NFC终端分别将各自真实ID存储在第三方可信机构,第三方可信机构存储两个NFC终端的匿名身份;当点对点支付通信时,第一NFC终端向第三方可信机构请求使用其匿名身份,并计算、发送自身的自更新公钥和密钥验证标签给第二NFC终端验证;第二NFC终端同样发送其自更新公钥、密钥验证标签给第一NFC终端验证;当第一NFC终端、第二NFC终端的密钥验证标签均被对方验证通过且自更新公钥均相同时,判断两个NFC终端间物理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则第一NFC终端、第二NFC终端以其相同的自更新公钥为双方的共享公钥,完成点对点通信。
搜索关键词: 近场 通信 设备 点对点 支付 方法
【主权项】:
近场通信设备间的点对点支付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设定第一NFC终端的全球身份标识号为IDFirst,第二NFC终端的全球身份标识号为IDSecond,第三方可信机构为TSM;其中,第三方可信机构TSM用于存储第一NFC终端的匿名身份、第二NFC终端的匿名身份、第一NFC终端的真实IDFirst以及第二NFC终端的真实IDSecond;匿名身份由公钥、私钥、第三方可信机构TSM的全球身份标识号IDTSM以及TSM的签名组成;利用第一NFC终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对应支付账户,并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储第一NFC终端的全球身份标识号IDFirst、支付密码;利用第二NFC终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对应收款账户,并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储第二NFC终端的全球身份标识号IDSecond;(2)第一NFC终端向第三方可信机构TSM请求使用其匿名身份时,由第三方可信机构TSM产生第一NFC终端的匿名身份集合PSFirst,并将此匿名身份集合PSFirst发送给第一NFC终端;第三方可信机构TSM则存储发送给第一NFC终端的匿名身份集合PSFirst以及第一NFC终端的真实IDFirst;其中,第三方可信机构TSM生成第一NFC终端的匿名身份过程包括:(2‑1)在第三方可信机构TSM接收到第一NFC终端的匿名身份请求时,第三方可信机构TSM产生n个随机值其中,表示第一NFC终端的第i个匿名身份的私钥;(2‑2)第三方可信机构TSM将其产生的各随机值与椭圆曲线基点G相乘,得到n个公钥其中,表示第一NFC终端的第i个匿名身份的公钥,基点G在椭圆曲线上,椭圆曲线为:E:y2=x3+ax+b modn1,E为椭圆曲线,a,b为椭圆曲线E的系数,(x,y)是椭圆曲线E上的点,n1是椭圆曲线E的阶;(2‑3)第三方可信机构TSM根据第一NFC终端的第i个匿名身份的私钥以及对应该私钥的公钥产生得到对应第一NFC终端的第i个匿名身份的第三方可信机构TSM签名STSMi=SigkTSM(QFirsti||EncQFirst(kFirsti)||IDTSM);]]>其中,EncK(m)表示用密钥K对信息m加密,Sigk(m)表示用密钥k对信息m签名,||为连接符号;(2‑4)第三方可信机构TSM根据其所产生的第一NFC终端的第i个匿名身份的签名得到第一NFC终端的匿名身份集合PSFirst,其中:PSFirst=(QFirsti||EncQFirst(kFirsti)||IDTSM||STSMi);]]>(3)第一NFC终端接收到第三方可信机构TSM发送的匿名身份集合PSFirst后,断开其与第三方可信机构TSM的通信,并对第一NFC终端与第二NFC终端之间的NFC安全协议进行激活:(3‑1)第一NFC终端产生随机数NFirst和随机整数RFirst,并计算、得到其自更新公钥和然后将和NFirst压缩后发送给第二NFC终端,其中经压缩分别变成QFirst”i、QFirst'i;是基点为G的椭圆曲线E上的点,其中,QFirst′i=RFirst·QFirsti=RFirst·kFirstiG,]]>QTSM表示第三方可信机构TSM的公钥,kTSM表示第三方可信机构TSM的私钥;(3‑2)第二NFC终端产生随机数NSecond和随机整数RSecond,并计算、得到其自更新公钥和然后将和NSecond压缩后发送给第一NFC终端,其中经压缩分别变成QSecond”i、QSecond'i:QSecond′i=RSecond·QSecondi=RSecond·kSecondiG;]]>表示第二NFC终端的第i个匿名身份的公钥,表示第二NFC终端的第i个匿名身份的私钥;(3‑3)根据第一NFC终端与第二NFC终端互相交换的公钥及随机数,分别计算其共同点P(Px,Py)、共享秘值z及共享秘钥QSSE:(a)第一NFC终端计算得到共同点P(Px,Py)、共享秘值z及共享秘钥QSSE_First,计算得到第一NFC终端发送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First,并发送密钥验证标签MacTagFirst给第二NFC终端验证:P=RSecond·kSecondiQFirst′i,]]>z=Px,QSSE_First=KDF(NFirst,NSecond,IDFirst,IDSecond,Z),MacTagFirst=f(QSSE_First,IDFirst,IDSecond,QFirst′′i,QSecond′′i);]]>其中,Z为共享秘值z转换后得到的对应的8比特字符串,共享秘值z与8比特字符串Z之间的转换公式为:z=Σi=1k28(k-1)Mi;]]>z是非负整数,字符串预期长度K满足28K>z,输出的M1,M2,...,Mk是字符串Z从左到右的位值;验证标签MacTagFirst计算使用ISO/IEC 11770‑3定义的密钥验证机制:MacTagFirst=MAC‑KC(QSSE_First,0x03,IDFirst,IDSecond,QFirst,QSecond);该密钥验证机制使用AES加密XCBC‑MAC‑96模式,计算得:MacTagFirst=AES‑XCBC‑MAC‑96QSSE_First(0x03||IDFirst||IDSecond||QFirst||QSecond);(b)第二NFC终端计算得到共同点P(Px,Py)、共享秘值z及共享秘钥QSSE_second,验证第一NFC终端发送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First,并计算得到第二NFC终端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Second,发送密钥验证标签MacTagSecond给第一NFC终端验证:P=RFirst·kFirstiQSecond′i,]]>z=Px,QSSE_second=KDF(NFirst,NSecond,IDFirst,IDSecond,Z),MacTagSecond=f(QSSE_second,IDSecond,IDFirst,QSecond′′i,QFirst′′i);]]>验证标签MacTagSecond计算使用ISO/IEC 11770‑3定义的密钥验证机制:MacTagSecond=MAC‑KC(QSSE_Second,0x03,IDSecond,IDFirst,QSecond,QFirst);该密钥验证机制使用AES加密XCBC‑MAC‑96模式,计算得:MacTagSecond=AES-XCBC-MAC-96QSSE_Second(0x03||IDSecond||IDFirst||QSecond||QFirst);]]>(3‑4)当第一NFC终端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First被第二NFC终端验证通过,且第二NFC终端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Second被第一NFC终端验证通过时,则第一NFC终端、第二NFC终端均以QSSE作为共享秘钥,并进行数据通信连接,然后执行步骤(4),其中QSSE=QSSE_First=QSSE_second;否则,则中断第一NFC终端与第二NFC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第二NFC终端验证第一NFC终端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First过程包括:第二NFC终端根据其计算得到的共享秘钥QSSE_second,计算第一NFC终端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First,其中若MacTag'First=MacTagFirst,则表示第一NFC终端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First被第二NFC终端验证通过,否则,表示验证未通过;第一NFC终端验证第二NFC终端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Second过程包括:第一NFC终端根据其计算得到的共享秘钥QSSE_First,计算第二NFC终端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Second,其中若MacTag'Second=MacTagSecond,则表示第二NFC终端的密钥验证标签MacTagSecond被第一NFC终端验证通过,否则,表示验证未通过;其中,密钥验证标签MacTag'First、MacTag'Second的计算均使用ISO/IEC 11770‑3定义的密钥验证机制,密钥验证机制均使用AES加密XCBC‑MAC‑96模式;(4)第一NFC终端获取自身的GPS定位数据并接收第二NFC终端发送来的GPS定位数据,第一NFC终端根据自身GPS定位数据以及接收的GPS定位数据,计算第一NFC终端与第二NFC终端之间的物理距离d:若两者间的物理距离d大于第一NFC终端的预设距离d0,表示第二NFC终端为潜在攻击用户,则第一NFC终端中断与第二NFC终端的通信连接;否则,第一NFC终端继续保持与第二NFC终端的通信连接,并执行步骤(5);(5)利用第一NFC终端生成虚拟键盘,并通过虚拟键盘输入支付密码,然后由第一NFC终端将支付密码、全球身份标识号IDFirst发送给第三方支付平台,其中,所述虚拟键盘的界面为动态界面,且动态界面上具有0~9十个数字,所述数字在动态界面上的布局上随机的;(6)第三方支付平台接收第一NFC终端发送的支付密码和全球身份标识号IDFirst,且判断接收的支付密码、全球身份标识号IDFirst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内存储的预设支付密码、全球身份标识号IDFirst一致时,则将第一NFC终端对应支付账户的款项转入给第二NFC终端对应的收款账户,并发送成功支付通知给第一NFC终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5994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