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Cu‑Fe‑C复相铜合金综合性能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94373.0 | 申请日: | 2015-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8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星;王斐;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08 | 分类号: | C22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Cu‑Fe‑C复相铜合金综合性能的处理方法。采用如下技术路线快速凝固制备合金铸锭→多次循环超低温变形→低温热处理→常温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其中超低温变形变形温度低于‑100℃,循环次数1~4次;低温热处理温度50~300℃,时间10min~3.5h。本发明合金可以使得复相铜合金基体内形成大量尺寸细小的纳米晶组织,还使得合金通过低温热处理就可以析出细小的纳米Fe‑C奥氏体相,进而利用形变诱导可以使其由面心立方结构的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结构的Fe‑C相,使得复相铜合金同时兼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等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本发明合金既适于民用行业,也适于对合金加工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其它高新技术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cu fe 铜合金 综合 性能 处理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提高Cu‑Fe‑C复相铜合金综合性能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技术路线:快速凝固制备合金铸锭→多次循环超低温变形→低温热处理→常温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既可以控制铜合金晶粒组织,又可以诱发复相合金基体内的Fe‑C纳米相发生马氏体相变,最终使得复相铜合金兼具有高强度和高塑性特性,其中超低温变形变形温度低于‑100℃,循环次数1~4次;低温热处理温度50~300℃,时间10min~3.5h;所述的常温诱发马氏体相变的变形制度为:变形温度处于10~30℃,变形量为40%~60%,道次变形量20~50%,变形方式:同步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9437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