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枝角类集约化生产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04667.7 | 申请日: | 2015-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7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沈红保;王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86***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枝角类集约化生产培育方法,包括:选藻,选用柵藻或小球藻;接种,按照培养液与柵藻或小球藻20:1的比例接种到培养缸中;充气培育,所述培育缸内放置增氧气石,每个培育缸放置2‑4个,通过压缩机或者气泵充氧;控制温度,培养条件保持温度在22‑27℃;接入培育的枝角类蚤种,接种密度为接种密度为1000‑3000ind./L养殖水体;检查水蚤密度,当密度到10000‑20000ind./L养殖水体时,可以用13号的棉质筛网捞取水蚤;清理所述培育缸底沉积物,每隔1‑2天通过虹吸方法,清理缸底沉积物并补充部分新水。本发明将传统的鲜活饵料的培育从粗狂式的土池子肥水培育改进到集约化高密度培育,节省了养殖空间,提高了饵料密度,便于强化培育,为鱼种的育苗培育提供优质的开口饵料。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枝角类 集约化 生产 培育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枝角类集约化生产培育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一种小型动物性活体饵料集约化生产培育缸,其特征在于,包括:选藻,选用柵藻或小球藻;接种,按照培养液与柵藻或小球藻20:1 的比例接种到培育缸中;充气培育,所述培育缸内放置增氧气石,每个培育缸放置2‑4 个,通过压缩机或者气泵充氧;控制温度,培养条件保持水温在22‑27℃;接入培育的枝角类蚤种,接种密度为1000‑3000ind./L 养殖水体;检查水蚤密度,当密度到10000‑20000ind./L 养殖水体时,用13 号的棉质筛网捞取水蚤;清理所述培育缸底沉积物,每隔 1‑2 天通过虹吸方法,清理缸底沉积物并补充部分新水;所述培养条件,pH值范围为7‑9.5,溶解氧范围为3.5‑7 mg/L;所述培养液是将CaCl2 33.29g、MgSO4•7H2O 44.36g、K2HPO4 11.41g、KNO3 106.16g、NaHCO3 15.12g、Na2SiO3•9H2O 42.63g 以及 NaCl 29.22g 分别溶于 1000ml 蒸馏水中,制成7种基础母液;在1000 L 的水中加入7种基础母液各1000 ml,用0.1 mol/L的NaOH和HCl溶液将pH 调为7.5;所述控制温度,培养条件保持水温在22℃‑27℃步骤包括:将培育缸放到露天避风采光好的地方,注意水温变化,如遇高温天气中午要适当打开塑料纸透风降温,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藻类和枝角类死亡;所述接入培育的枝角类蚤种,接种密度为1000‑3000ind./L养殖水体步骤包括:培育7‑10天后观察培育缸水体颜色,由浅绿色变成深绿色或者墨绿色后, 接入实验室培育的枝角类蚤种;所述检查水蚤密度步骤包括:培育过程中建立生产记录表,注意水温、溶氧和pH的变化,一周后,检查水蚤密度;所述当密度到10000‑20000ind./L养殖水体时,用13号的棉质筛网捞取水蚤步骤包括:当密度到10000‑20000ind./L养殖水体时,每天可收获 250g‑500g/养殖缸体,每天必须补充藻种500g,或者加入冷冻藻胶;所述清理所述培育缸底沉积物,每隔 1‑2 天通过虹吸方法,清理缸底沉积物并补充部分新水步骤包括:每个缸体可连续供应水蚤30‑50d,可累计供应水蚤10 kg‑25 kg;当密度达到10000ind./L以上时,最适宜采收,同时每天必须加入适量藻液,补充水蚤食物消耗;所述选藻,选用柵藻或小球藻步骤包括:培育枝角类的藻类选用的是柵藻和小球藻,藻种接种一般选择在天气晴朗的上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水产研究所,未经陕西省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04667.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酶值巢蜜生产工艺
- 下一篇:活虾的无水保活运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