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用油气相结合的减震升降稳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5690.4 | 申请日: | 2015-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95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育华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用油气相结合的减震升降稳定装置,有效解决现有减震设备使用效果差,寿命短,维修成本高的问题,结构是,活塞装在筒体内,活塞中心的通孔上装有伸出筒体一端的空心圆柱形活塞杆,活塞杆伸出筒体的一端上有进油孔,筒体的两端有密封端盖,活塞杆穿装在前密封端盖的中心,后密封端盖和筒体内壁及活塞间构成空气室,前密封端盖和筒体内壁及活塞间构成液压油室,后密封端盖侧面上设有与空气室相连通的进气孔,后密封端盖上设有与液压油室相连通的进油孔,后密封端盖中心部位装有后固定架,伸出筒体的活塞杆端部侧面上装有前固定架,本发明结安装使用方便,有效用于机动车辆上的减震、升降、稳定,保证行车安全,成本低,节能环保。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油气 相结合 减震 升降 稳定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机动车用油气相结合的减震升降稳定装置,包括筒体、密封盖和活塞,其特征在于,活塞(11)装在筒体(25)内,活塞的中心通孔(26)上装有伸出筒体(25)一端的活塞杆(1),活塞杆中心沿轴向有活塞杆通孔(19),构成空心圆柱形,活塞杆(1)伸出筒体(25)的一端上有第一进油孔(20),筒体(25)的两端分别有后密封端盖(16)、前密封端盖(2),活塞杆(1)穿装在前密封端盖(2)的中心,后密封端盖(16)和筒体内壁及活塞间构成空气室(9),前密封端盖和筒体内壁及活塞间构成液压油室(10),后密封端盖(16)侧面上设有与空气室(9)相连通的进气孔(15),前密封端盖(2)上设有与液压油室(10)相连通的第二进油孔(6),后密封端盖(16)中心部位装有后固定架(23),伸出筒体的活塞杆端部侧面上装有前固定架(21),构成油气相结合的减震升降稳定结构,筒体两端的前固定架、后固定架分别装在机动车的车身上和车轮的支臂上,每个车轮上装有一个减震升降稳定结构,第一进油孔、第二进油孔、进气孔分别与电磁控制阀相连通,电磁阀与车载控制器相连接,每个减震升降稳定结构的空气室经进气孔互相连通,当高压气体由进气孔(15)进入空气室(9),使气体推动活塞,形成空气弹簧,使车身升起,当液压油由第二进油孔(6)进入液压油室(10),推动活塞使车身下降,当车身转弯时,液压油经第一进油孔(20)进入活塞杆(1)中心的腔体内,因活塞杆与空气室相连通,在油、气相结合的作用下,使空气室(9)压力增大,从而使车身保持平稳,整个工作过程均是在车载控制器的控制下分别经与第一进油孔、第二进油孔、进气孔上装的电磁阀来实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育华,未经张育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2569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