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及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29714.3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3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方兰兰;陈志刚;刘君子;孙小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嘉鹭金属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刘开林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及工艺。包括缓冲罐、一级吸收罐、二级吸收罐、发泡装置依次通过软管串联,且其底部均通过带有阀门的软管分别或汇总后与回收槽相连;其中缓冲罐的入口处连有并联的工艺尾气管道和分析尾气管道,其中两管道与缓冲罐连接处均带有阀门;缓冲罐内部设有隔板;所述两个吸收罐均分别设带有阀门的吸收液加料口;高纯氮气或压缩空气管道;压力表和真空管道并联连接在六氟化钨气体管道上,各管道通过阀门控制;分析检测仪器分别与六氟化钨气体管道和分析尾气管道相连,位于并联的高纯氮气管道;压力表和真空管道与分析尾气管道之间。本发明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能耐腐蚀、吸收效果佳、节能环保、便于观察、无需检验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吸收 装置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气体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吸收装置用于除去六氟化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尾气,包括缓冲罐(8)、一级吸收罐(11)、二级吸收罐(12)、发泡装置(16)依次通过软管串联,其中缓冲罐(8)、一级吸收罐(11)、二级吸收罐(12)和发泡装置(16)的底部均通过带有阀门(15)的软管分别或汇总后与回收槽(17)相连;所述缓冲罐(8)、一级吸收罐(11)和二级吸收罐(12)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均为可拆卸清洗的密封装置,罐体与罐盖之间有四氟垫密封,并由螺丝固定,可耐腐蚀;所述软管为耐腐蚀软管;其中缓冲罐(8)的入口处连有并联的工艺尾气管道(7)和分析尾气管道(6),其中工艺尾气管道(7)和分析尾气管道(6)与缓冲罐(8)连接处均带有阀门(15);缓冲罐(8)内部设有隔板(9)所述一级吸收罐(11)和二级吸收罐(12)均分别设带有阀门(15)的吸收液加料口(14);高纯氮气或压缩空气管道(2),压力表(3)和真空管道(4)并联连接在六氟化钨气体管道(1)上,各管道通过阀门(15)控制;分析检测仪器(5)一端与六氟化钨气体管道(1)相连,一端与分析尾气管道(6)相连,位于并联的高纯氮气管道(2),压力表(3)和真空管道(4)与分析尾气管道(6)之间;所述缓冲罐(8)的体积略大于一级吸收罐(11)和二级吸收罐(12)的入口伸入液面下可倒吸的最大体积之和;分析尾气通过分析尾气管道(6)或工业尾气通过工艺尾气管道(7)进入带有隔板(9)的缓冲罐(8),在缓冲罐内累积并与氮气混合,如果发生吸收液倒吸,可打开缓冲罐(8)连接回收槽(17)的软管上的阀门(15)将倒吸的吸收液引入回收槽(17)内;当缓冲罐内的工业尾气与补充的氮气的混合气,压力达到一个大气压以上时,会通过连接软管依次进入一级吸收罐(11)和二级吸收罐(12);尾气中的六氟化钨被其内部的吸收液吸收,不与吸收液发生反应的氮气经由发泡装置(16)排入大气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嘉鹭金属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嘉鹭金属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29714.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