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改进润滑系统的驱动桥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1246.3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5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丁炜琦;高刚刚;张辉;徐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48/40;B60K17/16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710201 陕西省西安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润滑系统的驱动桥总成,其解决了目前传统驱动桥总成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充分使润滑油进入差速器壳体内,造成差速器内部润滑不佳的情况。瓦盖上铸有突出设置的接油容器,主被动锥齿轮的被动锥齿轮转动飞溅的润滑油被可为瓦盖上突出设置的接油容器所捕获,并通过瓦盖上的油道流入主减速壳总成的环形油槽结构,润滑油进入环形油槽结构并通过调整螺母圆周上的开槽结构流入调整螺母挡油盘与差速器壳内壁之间形成的中空区域内,位于中空区域的润滑油会随着差速器总成的转动通过差速器壳内壁流入差速器壳内壁上设置的凹陷的集油机构,进而通过差速器壳内壁上开设的过油槽而流入差速器内腔,完成对差速器内各个零件的润滑。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壳 润滑油 内壁 差速器 瓦盖 驱动桥总成 调整螺母 环形油槽 接油容器 润滑系统 突出设置 中空区域 转动 主被动锥齿轮 被动锥齿轮 差速器总成 集油机构 开槽结构 内部润滑 主减速壳 挡油盘 过油槽 驱动桥 总成本 凹陷 飞溅 内腔 油道 捕获 改进 体内 | ||
【主权项】:
1.一种具有改进润滑系统的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1)、后盖(2)、主减速器壳总成(3)、主被动锥齿轮(4)、差速器总成(5);差速器总成(5)包括行星轮(6)、十字轴(7)、半轴齿轮(8)及差速器壳(9);主减速器壳总成(3)包括减速器壳(10)、瓦盖(11)、调整螺母(12)、集油盘(13);瓦盖(11)上突出设有接油容器,接油容器一面设有接收润滑油的开口,其他面密封,接油容器底部与瓦盖主体上开设的油道(15)的进口相通,接油容器外壁与后盖(2)之间留有间隙;主 减速器壳总成(3)内壁设有环形油槽结构,油道(15)的出口与环形油槽结构(16)相通;调整螺母(12)上设置挡油盘结构(17),调整螺母沿圆周上设置开槽结构(18),开槽结构与环形油槽结构相通,开槽结构连通调整螺母的挡油盘结构与差速器壳内壁之间形成的空腔;差速器壳的内壁(19)设置有凹陷的集油机构(20);差速器壳壁上开有过油槽(21),过油槽(21)连通集油机构(20)与差速器内腔;润滑系统的油路路径为:由主被动锥齿轮(4)的被动锥齿轮转动飞溅的润滑油被瓦盖与后盖之间的接油容器捕获,并通过油道(15)流入主减速壳总成(3)的环形油槽结构(16),环形油槽结构(16)与调整螺母的开槽结构(18)相通,所述润滑油通过开槽结构(18)流入调整螺母挡油盘结构(17)与集油盘(13)形成的中空区域,位于中空区域的润滑油会随着差速器总成的转动通过差速器壳内壁(19)流入差速器壳的集油机构(20),进而通过差速器壳内壁上的过油槽(21)流入差速器内腔,完成对差速器内各个零件的润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未经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31246.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钍和铀的分离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需外接空气气源的自动排水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