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2228.7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5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吕其英;王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30 | 分类号: | H01G11/30;H01G11/36;H01G11/86;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复合纳米管的间距为10nm~50nm,所述复合纳米管包括氮‑掺杂碳管及其外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为金属纳米颗粒掺杂的MnO2,所述氮‑掺杂碳管的内径为90nm~150nm,管壁厚度为10nm~60nm,高度为1.5μm~4μm,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为粒径小于50nm的惰性金属纳米颗粒,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与MnO2的质量比为6100~30100;本发明还公开了该复合纳米管的制备方法以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通过本发明,制备了一种性能良好的复合纳米管,可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构建,从而实现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速度的加快、比电容的提高以及循环寿命的延长。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主权项】:
一种复合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取生长于柔性导电基底表面的氮‑掺杂碳管作为三电极体系中的工作电极;所述氮‑掺杂碳管的内径为90nm~150nm,管壁厚度为10nm~60nm,高度为1.5μm~4μm;利用循环伏安法,在所述氮‑掺杂碳管的外表面交替沉积MnO2和惰性金属纳米颗粒,从而形成MnO2和惰性金属纳米颗粒组成的包覆层,制备得到所述复合纳米管,所述复合纳米管的间距为10nm~50nm,所述包覆层中,惰性金属纳米颗粒与MnO2的质量比为6:100~30:100;所述金属纳米颗粒为粒径小于50nm的惰性金属纳米颗粒;其中,所述交替沉积MnO2和惰性金属纳米颗粒的过程中,MnO2的单次沉积量为15μg/cm2~100μg/cm2,惰性金属纳米颗粒的单次沉积量为5μg/cm2~10μg/cm2,沉积MnO2的扫速为0.75V/s~5V/s的高扫速与0.1V/s~0.75V/s的低扫速交替,且每次更换扫速循环1圈~3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3222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