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域叠前角道集的孔隙度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34572.X | 申请日: | 2015-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6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锐锋;宋建国;梁官忠;赵龙飞;冯小英;王鑫;靳国庆;肖阳;刘静;史原鹏;吕亚辉;李秀英;王旭峰;叶秋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域叠前角道集的孔隙度预测方法,属于油气物探工程领域。该孔隙度预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基于测井数据、地震数据和深度域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数据提取深度域的地震属性;(2)获得重采样孔隙度数据;(3)基于地震属性和重采样孔隙度数据建立联合样本集,之后对联合样本集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处理获得标准化地震属性和相应的标准化孔隙度数据;(4)将联合样本集随机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获得优选地震属性子集;(5)基于优选地震属性子集建立预测模型;(6)基于测试数据检验预测模型获得检验预测模型;(7)使工区范围内的所有的优选地震属性子集通过检验预测模型以预测所述工区范围内孔隙度数据。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域叠前角道集 孔隙 预测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深度域叠前角道集的孔隙度预测方法,所述孔隙度预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基于测井数据、地震数据和深度域的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数据提取深度域的地震属性;(2)使所述测井数据中的孔隙度数据按照所述地震数据的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以获得重采样孔隙度数据;(3)基于所述地震属性和所述重采样孔隙度数据建立联合样本集,之后对所述联合样本集中的所述地震属性和所述重采样孔隙度数据分别进行标准差标准化处理以获得相应的标准化地震属性和相应的标准化孔隙度数据;(4)将经过所述标准差标准化处理后的所述联合样本集随机分为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并基于所述训练数据集中的所述标准化孔隙度数据获得优选地震属性子集;(5)基于所述优选地震属性子集建立预测模型;(6)基于所述测试数据检验所述预测模型以获得检验预测模型;(7)使工区范围内的所有的所述优选地震属性子集通过所述检验预测模型以预测所述工区范围内的孔隙度数据;其中,所述基于所述测试数据检验所述预测模型以获得检验预测模型,包括以下步骤:(a1)将所述测试数据集中的所述标准化地震属性通过所述预测模型获得相应的预测孔隙度数据;(a2)将所述预测孔隙度数据与所述测试数据集中的所述标准化孔隙度数据进行误差分析,以获得误差数据;(a3)当所述误差数据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时,所述预测模型为所述检验预测模型,当所述误差数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外时,重新建立新预测模型以获得所述检验预测模型;其中,通过所述重新建立新预测模型获得所述检验预测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b1)对所述标准差标准化处理后的所述联合样本集重新随机分为新训练数据集和新测试数据集;(b2)基于所述新训练数据集获得新优选地震属性子集,并基于所述新优选地震属性子集建立新预测模型;(b3)使所述新测试数据集中的所述标准化地震属性通过所述新预测模型获得相应的新预测孔隙度数据;(b4)将所述新预测孔隙度数据与所述新测试数据中的所述标准化孔隙度数据进行误差分析,以获得新误差数据;(b5)当所述新误差数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内时,所述新预测模型为所述检验预测模型,当所述新误差数据在所述预设误差范围外时,重复步骤b1~b4,直到获得所述检验预测模型为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3457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