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体生物复合降氮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69107.X | 申请日: | 2015-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98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连春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57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水体生物复合降氮技术,以水生生物食物链为载体,将含氮有机物和无机盐移出水库,降低库水氮的含量。本发明可降低水库中氮的含量,稳定,可靠性高,控制灵活,成本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水体 生物 复合 技术 | ||
【主权项】:
1.水体生物复合降氮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水体生物食物链,以水生生物食物链为载体,将含氮有机物和无机盐移出水库,降低库水氮的含量,所述建立水体生物食物链包括:A根据水体计算出需要加入的活性剂磷酸二氢钾数量,将食品添加剂级的磷酸二氢钾以水溶解,均匀的泼撒在水体中,使氮磷比达到8:1,建立正常物质循环和维持水体正常生产力的水质环境;B加入复合微生物制剂的菌种,以加速有机质分解,复合微生物制剂的菌种有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加速有机质分解,用量为0.03‑0.25g/m3;C使用活性剂磷酸二氢钾以后7‑10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数量均有增加,随后由于活性磷减少,浮游生物数量逐渐下降,但仍为初始量的2‑3倍;D鱼类种群结构的调整,水库的水质状况与鲢鱼、鳙鱼的数量有着直接关系,每年根椐捕捞后渔获物统计分析进行微调,确定鲢鱼占35‑60%,鳙鱼占30‑65%,杂食性鱼类、食肉性鱼和刮食性鱼类占5‑15%,增放青鱼以调控底栖软体动物数量,保证软体动物功能的发挥,停止草鱼放流,改放食草量小的团头鲂,以保护浅水区的水生植物,使其充分发挥吸水体中的氮、磷的作用;黄尾密鲴刮食固着藻类,充分利用了固着藻类,也加快了底层物质的循环,有利于水质的稳定,乌鳢控制在一定数量,对清除水库中以浮游动物为食物的小杂鱼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大型浮游动物数量的增加,对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减少有一定作用,会促进水体透明度的提高;E底栖生物数量调控,软体动物是底栖生物的重要组成部份,主要由腹足类和双壳类(瓣鳃纲)组成,每平方米保有量不低于1只;F湿生维管束植物及附着藻类种群建立,来自面源的污水,在进入水库上游区域经过湿生植物进一步吸收利用,再进入水库,氮含量有所降低,利用水库消落区发展湿生草本植物,在浅水地带发展漂浮和沉水植物,湿地植物对有毒的有机污染也有明显的净化作用,在水库消落区的湿地禁止放牧,禁止打捞水草,以保护消落区的湿地和水中植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连春,未经张连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69107.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