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光增强的核壳上转换发光纳米载体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9587.6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5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飘萍;徐加廷;吕锐婵;杨丹;贺飞;盖世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85 | 分类号: | C09K11/85;C09K11/02;A61K49/00;A61K47/44;A61K47/62;A61K41/00;A61K9/1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红光增强的核壳上转换发光纳米载体及制备方法。该种材料的其化学表达式为NaGdF4Yb,Er,Mn@NaGdF4Yb@gel。其中,“@”表示包覆,“gel”代表明胶。本发明材料的技术特征是采用绿色环保、操作简单易行的高温热解法生成均匀的、单分散的纳米晶,并采用自组装法在纳米粒子疏水表面包覆明胶形成表面亲水且带有大量活性基团的NaGdF4Yb,Er,Mn@NaGdF4Yb@gel。该方案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同时具有红光增强发光性能的同时保持较强的发光总强度以及带有大量活性基团的亲水表面。该种纳米载体具有增强的红光发射和较强的荧光强度,同时具有亲水活性表面而可以作为优良的光敏剂载体。 | ||
搜索关键词: | 红光 增强 核壳上 转换 发光 纳米 载体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红光增强的核壳上转换发光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1)分别合成含有金属元素钆、锰、镱及铒的油酸盐:取10~30mmol相应金属氯化物、60~90mmol油酸钠40~50mL蒸馏水、60~70mL乙醇和100~110mL正己烷加到入容器中,混合溶液加热到70℃,反应4h,冷却至室温后,将混合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用蒸馏水洗三次,取上层液体在80℃下烘干,在室温下放置三天,得到的固体蜡状物质为含有相应金属元素的油酸盐前驱体;(2)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NaGdF4:18%Yb/2%Er/40%Mn:将物质的量分数为40%油酸钆、40%油酸锰、18%油酸镱和2%油酸铒和构成的油酸盐前驱体和与油酸钆物质的量3~5倍的氟化钠混合,再加入十八烯和油酸,抽真空,搅拌加热到100~110℃,待不再有气泡,通氮气反应0.5~1h,然后升温至300~310℃,通氮气搅拌反应1~1.5h,随后自然冷却降至室温经乙醇和环己烷洗涤后,所制备的纳米颗粒保存在环己烷液体中;(3)采用包覆法制备NaGdF4:18%Yb/2%Er/40%Mn@NaGdF4:20%Yb:将物质的量分数为80%的三氟乙酸钆、20%三氟乙酸镱和与三氟乙酸钆物质的量1~2倍的三氟乙酸钠(CF3COONa)与步骤(2)中制得的环己烷溶液混合,再加入十八烯和油酸;在搅拌、抽真空状态下加热至110~120℃,待不再有气泡产生,关闭真空装置,通氮气保持0.5~1h,然后升温至310~320℃反应保持1~1.5h,随后自然冷却降至室温;经乙醇和环己烷离心洗涤后,所制备的纳米颗粒被保存在环己烷液体中;(4)采用自组装法制备NaGdF4:18%Yb/2%Er/40%Mn@NaGdF4:20%Yb@gel:在容器中加入10~20mg明胶、10~20mL去离子水,在30~40℃水浴中超声1~2h;并将步骤(3)得到的纳米粒子的环己烷溶液加入;强烈搅拌,待有机溶剂完全蒸发掉,离心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所制备得明胶包覆纳米复合物保存在去离子水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8958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筛选紫山药耐寒突变体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波形精确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