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管与铌管的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95605.1 | 申请日: | 2015-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7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罗洪义;秦少鹏;刘国辉;唐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15/04 | 分类号: | B23K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管与铌管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焊接接头的设计;2)焊接前预处理;3)焊接;其中焊接是先调整电子束焊机的加速电压为60kV;启动束流开关,并调节束流聚焦斑点中心至焊缝位置并向奥氏体不锈钢工件一侧偏移;然后调节电子束焊机的聚焦电流至0.60~0.62mA,此时束流聚焦斑点在焊缝表面聚焦;转动焊台,将聚焦电流散焦至0.70~0.75mA,并调整束流聚焦斑点为上聚焦;调整束流强度为3~4mA,对焊缝进行预热,预热时间20~25s;调节束流强度至18~20mA,启动焊接开关,焊接10~14s,完成焊接。该方法具有能够避免焊接缺陷及焊接接头脆化,焊接效率高且焊接参数易于调节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奥氏体 不锈钢管 焊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奥氏体不锈钢管与铌管的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焊接接头的设计将管状结构的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和管状结构的铌工件作为奥氏体不锈钢管与铌管的待焊接接头,其中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包括一体化的、外径相同的第一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和第二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第一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的内径大于第二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的内径,并且第一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的内径与铌工件的外径一致,第一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的长度与铌工件的长度一致,第一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的壁厚为铌工件壁厚的5~10倍;2)焊接前预处理(1)将待焊接的铌工件和奥氏体不锈钢工件放入超声波清洗槽中清洗;(2)将清洗好的铌工件和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烘干;(3)组装工件:将铌工件置于第一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内;铌工件和第一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的接触处为焊缝;组装前用酒精擦拭焊缝部位,并烘干;3)焊接(4)启动电子束焊机,预热30分钟;(5)打开电子束焊机的真空焊接室,将步骤(3)组装好的工件放入真空焊接室卡具内,调节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和铌工件同轴,使工件同轴度最大偏差≤0.02毫米;(6)关闭真空焊接室,抽真空至其真空度好于1.8×10‑2Pa;(7)调整电子束焊机的加速电压为60kV;启动束流开关,调整束流强度至1~1.5mA;调节束流聚焦斑点位置,使束流聚焦斑点中心至焊缝位置并向奥氏体不锈钢工件一侧偏移,偏移量为0.5~0.7mm;(8)调节电子束焊机的聚焦电流至0.60~0.62mA,此时束流聚焦斑点在焊缝表面聚焦;转动焊台,将聚焦电流散焦至0.70~0.75mA,并调整束流聚焦斑点为上聚焦;调整束流强度为3~4mA,对焊缝进行预热,预热时间20~25s;(9)调节束流强度至18~20mA,启动焊接开关,焊接10~14s;(10)焊接结束,真空下冷却后取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69560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力可控型限制防松式快速装夹夹具
- 下一篇:限制式防松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