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紫外宽光谱泰伯自成像的光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8399.4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2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姚靖威;刘俊伯;邓茜;程依光;司新春;邓钦元;周毅;赵立新;胡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3F7/20 | 分类号: | G03F7/20;G03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209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紫外宽光谱泰伯自成像的光刻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光学泰伯效应自成像原理,采用非单色紫外光照明周期掩膜时,不同光谱、不同级次的自成像光场相互交错、非相干叠加,在掩膜下方一定后方距离形成连续可成像区域。本发明相比于单波长照明的自成像光刻系统,紫外宽光谱自成像的可成像区域可以拓展至数毫米,甚至厘米量级。将硅片置于连续可成像区域的任意位置时,均可获得强度近似相等的自成像和相移自成像光场分布,从而实现周期倍频,提高了制作周期微纳结构的分辨力。同时,该原理制作周期型微纳结构时,不需要复杂的光学透镜系统,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紫外 光谱 成像 光刻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紫外宽光谱泰伯自成像的光刻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刻系统由光源(1)、光束准直扩束透镜(2)、掩膜板(3)和硅片(6)组成,通过光源(1)产生一定谱宽的紫外光,经过光束准直扩束透镜(2)照射到掩膜板(3)上,掩膜板后方形成泰伯自成像光场区域,泰伯自成像光场区域分为掩膜板的自成像(4)和相移自成像区域(5),由于采用的是宽光谱光源,因此在泰伯自成像区域内,能形成很长距离的泰伯自成像区域,大大降低了光刻曝光时对硅片形貌和精准定位的要求,并且实现了周期倍频,提高了制作周期型微纳结构的分辨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75839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