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功率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61322.2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1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萍;党方超;钟辉煌;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5/10 | 分类号: | H01J25/10;H01J23/04;H01J23/027 |
代理公司: | 国防科技大学专利服务中心 43202 | 代理人: | 任合明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高功率微波技术领域一种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本发明在径向线波导的两侧内壁挖刻环形槽,形成输入腔、群聚腔和提取腔,在输入腔一侧开口形成同轴输入波导,在提取腔另一侧开口形成同轴输出波导,电子束径向发射,在径向线中传输,在输入腔与注入种子微波作用产生初步调制,在群聚腔中调制加深,在提取腔将部分能量转换成微波能量,放大后的微波经同轴波导输出。本发明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空间电荷效应弱、功率容量高,有利于提高束波能量转换效以及长脉冲运行;收集极表面积大,电子束能量沉积密度小,有利于重频运行,可克服传统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在高频段遇到的瓶颈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径向 相对论 速调管 放大器 | ||
【主权项】:
一种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器由二极管阴极(1)、二极管阳极(2)、第一谐振腔面板(3)、第二谐振腔面板(4)组成;二极管阴极(1)连接脉冲功率驱动源阴极,二极管阳极(2)与第一谐振腔面板(3)的左端均连接脉冲功率驱动源阳极,第一谐振腔面板(3)与第二谐振腔面板(4)的右端均连接微波辐射系统;二极管阴极(1)由阴极底座(11)和电子发射凸台(12)组成:阴极底座(11)为半径R1、长度L1的圆柱体,左端连接脉冲功率驱动源的阴极,R1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一般R1的取值范围为(60~120)mm,L1可根据实际装配需求取值,一般L1应满足L1≥30mm;阴极底座(11)右端连接有电子发射凸台(12),电子发射凸台(12)为外半径R2的圆环凸台,内半径等于R1,R2=R1+2mm,电子发射凸台(12)用于发射电子束,宽度W决定发射电子束的宽度,一般W应满足W≤3mm,电子发射凸台(12)右侧与阴极底座(11)右侧端面距离为L2,L2应满足L2≤6mm,以避免二极管阴阳极之间发生高电压击穿;二极管阳极(2)由阳极导体(21)和输入调节环(22)组成:阳极导体(21)为圆筒结构,左端连接脉冲功率驱动源阳极,阳极导体(21)内半径为R3,R3与阴极底座(11)的半径R1共同决定二极管的阻抗,R3与R1之差越大,二极管阻抗越高,一般R3与R1之差满足20mm≤(R3‑R1)≤50mm,阳极导体(21)外半径为R4,R4≈R3+20mm,阳极导体(21)长度为L3,L3可由实际装配条件决定,一般L3应满足L3≥30mm;阳极导体(21)的右端连接有输入调节环(22),输入调节环(22)为圆环结构,右端距离阳极导体(21)右端面L4,当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输出微波的波长为λ时,则L4≈λ/7,输入调节环(22)内半径与阳极导体(21)的外半径R4相同,外半径为R5,R5≈R4+3mm,输入调节环(4)的长度为L5,L5的取值范围为(2~5)mm,输入调节环(22)用于调节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输入微波的吸收效率;第一谐振腔面板(3)由输入波导壁(31)、谐振腔左面板(32)、收集极(33)和输出波导壁(34)组成:输出波导壁(31)为圆筒结构,左端连接脉冲功率驱动源阳极,右端连接谐振腔左面板(32),输入波导壁(31)内半径为R6,R6≈R4+5mm,外半径为R7,R7≈R6+8mm,长度为L6,L6=L3,输入波导壁(31)和阳极导体(32)之间的间隙构成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微波输入波导,微波输入波导宽度为(R6‑R4),约为5mm;谐振腔左面板(32)为圆环形面板,内侧连接输入波导壁(31),外侧右端面连接收集极(33),谐振腔左面板(32)内半径等于输入波导壁(31)的外半径R7,谐振腔左面板(32)的右侧端面上挖有两组圆环形凹槽,沿径向由内而外分别为群聚腔环形槽(32a)和输出腔环形槽(32b):群聚腔环形槽(32a)的个数一般为1~3个,每个槽的深度均为L7,槽宽度均为H1,槽间距均为H2,L7=L2,H1≈λ/3,H2≈H1/2,群聚腔环形槽(32a)第一个槽的内半径为R9,R9≥(R7+3×λ);输出腔环形槽(32b)的个数一般也为1~3个,每个槽的深度均为L8,槽宽度均为H3,槽间距均为H4,L8≈L7,H3≈H1,H4≈H2,输出腔环形槽(32b)第一个槽的内半径为R10,R10≥(R9+3×λ),谐振腔左面板(32)的厚度为L9,L9=L3‑L6,外半径为R8,R8≥(R10+λ);收集极(33)为圆环结构,左端连接谐振腔左面板(32),右端连接输出波导壁(34),收集极(33)外半径等于谐振腔左面板(32)的外半径R8,内半径为R11,R11大于输出腔环形槽(32b)最外侧槽的外半径,收集极(33)宽度为L10,L10≈λ/3;输出波导壁(34)为圆筒结构,左端连接收集极(33),输出波导壁(34)外半径等于谐振腔左面板(32)的外半径R8,内半径为R12,R12等于输出腔环形槽(32b)最外侧槽的外半径,输出波导壁(34)的长度为L11,L11的取值需根据实际装配需要得到,一般应满足L11≥30mm;第二谐振腔面板(4)由谐振腔右面板(41)、输出调节环(42)与阳极壁(43)组成:谐振腔右面板(41)为圆筒结构,内半径为R13,R13等于阳极导体(21)内半径R3,外半径为R19,R19略小于输出波导壁(34)内半径R12,一般R19≈R12‑λ/3,谐振腔右面板(41)的轴向长度为L12,L12=L11,谐振腔右面板(9)的左侧端面上对应微波输入波导、群聚腔环形槽(32a)和输出腔环形槽(32b)处分别挖有圆环形凹槽,沿径向由内而外排列,依次为输入腔环形槽(41a)、群聚腔环形槽(41b)和输出腔环形槽(41c),输入腔环形槽(41a)的个数为1个,群聚腔环形槽(41b)的槽个数与群聚腔环形槽(32a)的槽个数相同,输出腔环形槽(41c)的槽个数比输出腔环形槽(32b)的槽个数少1个:输入腔环形槽(41a)的内半径为R14,R14=R4,槽宽度为H5,H5=R6‑R4,槽深度为L15,L15≈L4,输入腔环形槽(41a)与输入调节环(22)共同组成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输入腔;群聚腔环形槽(41b)的内半径为R15,R15=R9,槽高度均为H6,H6=H1,槽深度均为L16,L16=L7,槽间距均为H7,H7=H2,群聚腔环形槽(41b)与群聚腔环形槽(32a)共同组成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群聚腔;输出腔环形槽(41c)的内半径为R16,R16=R10,槽宽度均为H8,H8=H3,槽深度均为L17,L17=L8,槽间距均为H9,H9=H4;谐振腔右面板(41)与谐振腔左面板(32)之间的间隙构成径向线传输通道,也称为漂移段,径向线输出通道的宽度等于收集极(33)的宽度L10;谐振腔右面板(41)与输出波导壁(34)之间的间隙构成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微波输出波导,微波输出波导的宽度为(R12‑R19);输出腔环形槽(41c)的外侧有输出调节环(42),内半径为R17,R17=R16+M×(H8+H9),M为输出腔环形槽(41c)的槽个数,M=1、2、3,输出调节环(42)的外半径为R18,R18≈R19+λ/5,宽度为L18,L18≈3mm,输出调节环(42)右侧距离谐振腔右面板(41)右侧的距离为L13,L13=L12‑(L17+L18),输出腔环形槽(32b)、输出调节环(42)与输出腔环形槽(41c)共同组成径向线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输出腔;谐振腔右面板(41)中心圆筒靠右为阳极壁(43),阳极壁(43)为圆板结构,半径等于谐振腔右面板(42)的内半径R13,厚度为L14,一般L14≈10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76132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靶面多对焦点X射线球管
- 下一篇:一种速调管真空电流校准负载电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