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活污水的净化方法和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64710.6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3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邢美燕;王寅;耿晓洒;杨格格;狄婉茵;李涔苒;杨健;陆雍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孔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的净化方法和生活污水净化装置,方法包括:使待处理污水流经两级以上蚯蚓生物滤池,沉淀后所得的上清液即为净化水;装置包括:沿着待处理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布水器、净化部和沉淀部,净化部包括至少两级蚯蚓生物滤池,蚯蚓生物滤池填充有球形陶粒填料并且接种了赤子爱胜蚯蚓,球形陶粒填料上能生长生物膜微生物;因为蚯蚓生物滤池内同时含有蚯蚓和生物膜微生物,蚯蚓在生物滤池内对生物膜的翻动能够提高生物膜的活性并解决堵塞现象,微生物能够不断降解被截留的有机污染物,所以蚯蚓和微生物对待处理污水的净化起到了协同作用,能够更加高效地净化污水并得到可资源化利用的净化水。 | ||
搜索关键词: | 生活 污水 净化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生活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待处理污水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布水器、净化部和沉淀部;所述布水器将所述待处理污水分布至所述净化部;所述待处理污水通过蠕动泵以恒定流量从所述布水器的进水口泵入;所述净化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级蚯蚓生物滤池和第二级蚯蚓生物滤池和用于承托所述第一级蚯蚓生物滤池和所述第二级蚯蚓生物滤池的承托隔板;所述承托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级蚯蚓生物滤池和所述第二级蚯蚓生物滤池内填充有球形陶粒填料并且接种了赤子爱胜蚯蚓;所述赤子爱胜蚯蚓的接种密度为10000条/m2并且在适宜的条件下个体密度高达3万‐5万条/m2;所述承托隔板的上、下表面均设有环状承口,上表面设置的环状承口与所述第一级蚯蚓生物滤池的底部承插连接,下表面设置的环状承口与所述第二级蚯蚓生物滤池的底部承插连接;所述沉淀部对所述净化部排出的水进行沉淀以得到净化水;所述布水器的顶部设有用于引入所述待处理污水的进水口,所述布水器内填充有多孔球型填料,其直径为25mm,孔隙率为84%,其主要成分是SiO2、Al2O3和Fe2O3,所述布水器与所述净化部的顶部相连;所述第一级蚯蚓生物滤池填充的球形陶粒填料的平均粒径为6~9mm,堆积密度为0.95g/cm3,空隙率为45%,比表面积为4.51×10‐3m2/g;所述第二级蚯蚓生物滤池填充的球形陶粒填料的平均粒径为3~5mm,堆积密度为1.12g/cm3,空隙率为40%,比表面积为7.37×10‐3m2/g;所述第一级蚯蚓生物滤池和所述第二级蚯蚓生物滤池均分为填充区和通风区,所述通风区位于所述填充区的上部,其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口;每级蚯蚓生物滤池总高度为400mm,填充区的填充高度为300mm,通风区的高度为100mm;实现所述的生活污水净化装置的生活污水的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待处理污水自上而下依次流经所述布水器、所述第一级蚯蚓生物滤池和所述第二级蚯蚓生物滤池,经所述沉淀部沉淀后所得的上清液即为净化水;所述待处理污水的CODCr为250~350mg/L,BOD5为150~250mg/L,SS为130~160m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76471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