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产生高效率窄线宽中红外激光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99373.4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1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崇;刘斌;姜洪波;项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102 | 分类号: | H01S3/102;H01S3/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生高效率窄线宽中红外激光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泵浦源和OPO以及两级OPA,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闲频光和泵浦光重合并会聚到非线性晶体中的耦合透镜;用于将信号光和闲频光分开的双色镜;用于将闲频光和泵浦光分开的双色镜;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不用在OPO腔内插入线宽控制器件得到窄线宽中红外激光输出的方法:通过调整晶体中泵浦光斑大小控制其发散角,通入合适的泵浦功率获得窄线宽种子光输出,在放大过程中同样选择合适的泵浦功率和泵浦光斑大小,并合理分配两级间的泵浦功率获得高功率窄线宽的中红外输出。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生 高效率 窄线宽中 红外 激光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产生高效率窄线宽中红外激光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浦源(1)、第一半波片(2)、第二半波片(3)、第三半波片(4)、镜面法线与光路呈布儒斯特角放置的第一偏振片(5)、镜面法线与光路呈布儒斯特角放置的第二偏振片(6)、镜面法线与光路呈布儒斯特角放置的第三偏振片(7)、镜面法线与光路呈27°角放置的第一反射镜(8)、镜面法线与光路呈27°角放置的第二反射角镜(9)、镜面法线与光路呈27°角放置的第三反射角镜(10)、第四反射镜(11)、第五反射镜(12)、第六反射镜(13)、第七反射镜(14)、第八反射镜(15)、第九反射镜(16)、第十反射镜(17)、第十一反射镜(18)、第一双色镜(19)、第二双色镜(20)、第三双色镜(21)、第四双色镜(22)、第五双色镜(23)、第六双色镜(24)、第七双色镜(25)、第一耦合透镜(26)、第二耦合透镜(27)、第三耦合透镜(28)、第四耦合透镜(29)、第五耦合透镜(30)、第一非线性晶体(31)、第二非线性晶体(32)、第三非线性晶体(33)、光隔离器(34);泵浦源(1)发出的光经过第一半波片(2)后由第一偏振片(5)分光,第一偏振片(5)分光形成的反射光依次经第一反射镜(8)、第四反射镜(11)、第一耦合透镜(26)、第五反射镜(12)、光隔离器(34)、第六反射镜(13)、第六双色镜(24)、第一非线性晶体(31)、第七双色镜(25)后由第一双色镜(19)分光,第一双色镜(19)分光后的透射光经第九反射镜(16)、第四耦合透镜(29)后由第二双色镜(20)反射;第一偏振片(5)分光形成的透射光经过第二半波片(3)后由第二偏振片(6)分光,第二偏振片(6)分光后形成的反射光依次通过第二反射角镜(9)、第二耦合透镜(27)、第七反射镜(14)后由第二双色镜(20)透射;第二双色镜(20)反射或透射形成的光经过第二非线性晶体(32)后由第三双色镜(21)分光,第三双色镜(21)分光形成的反射光依次通过第十反射镜(17)、第十一反射镜(18)、第五耦合透镜(30)后由第四双色镜(22)反射;第二偏振片(6)分光后形成的透射光依次通过第三半波片(4)、第三偏振片(7)、第三反射角镜(10)、第三耦合透镜(28)、第八反射镜(15)后由第四双色镜(22)透射;第四双色镜(22)反射或透射形成的光通过第三非线性晶体(33)后由第五双色镜(23)进行分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79937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频率间隔连续可调的V型耦合腔双波长半导体激光器
- 下一篇:一种白光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