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荧光靶向的锌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及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02882.8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2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何丹农;祝闪闪;王萍;金彩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1/60 | 分类号: | C09K11/60;C09K11/02;B82Y30/00;B82Y20/00;B82Y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方易知识产权事务所31121 | 代理人: | 唐莉莎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靶向的锌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利用水热合成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11nm的锌掺杂的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并在其表面连接荧光分子(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及靶向抗体分子(环状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c(RGDyK)),从而得到荧光/靶向/多功能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操作方法简单,制备的磁性荧光复合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磁性能、荧光示踪功能及靶向性能。除此之外该纳米颗粒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在药物载体、磁共振成像、生物标记、生物分离、免疫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荧光 靶向 掺杂 氧化 纳米 颗粒 制备 | ||
【主权项】:
一种荧光/靶向的锌掺杂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把FeSO4·(NH4)2SO4·6H2O 和ZnSO4溶解在20ml的水里,使得前体达到1.73×10‑3 mol Fe2+ and 2.67×10‑4 mol Zn2+ 的目的;其次,把10ml油酸、10ml水和1g NaOH混合,在常温下磁力搅拌直到得到均匀的溶液;再者,把前体Fe2+和Zn2+溶液倒进该均匀溶液中,搅拌几分钟以后,混合溶液变成深棕色;最后把该溶液转移进50ml反应釜中,密封,230度加热15个小时;反应结束以后,冷却至室温,产品沉积在釜底,用环己烷溶解取出纳米颗粒,再把乙醇加入容有纳米颗粒的环己烷中,沉淀出纳米颗粒,最后纳米颗粒再用乙醇反复洗数次,颗粒表面的有机表面活性剂用二巯基丁二酸(DMSA)在60℃水浴机械搅拌12小时,重复两次交换,得到DMSA包裹的锌掺杂的超顺磁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能够彻底溶解在水相中;取EDC和NHS溶解在pH=7.4,浓度为0.05M的PBS缓冲液中,并用0.2M的盐酸调解pH,把上述溶液加入到DMSA‑Zn0.4Fe2.6O4 NPs中,并超声10分钟,室温下反应,将混合物用pH=7.4,浓度为0.01M的 PBS 缓冲液磁分离洗涤3 次以除去多余的EDC和NHS,将活化后的DMSA‑Zn0.4Fe2.6O4 NPs重新分散在PBS缓冲液中,把乙二胺和c(RGDyK)溶解在PBS缓冲液中,并加入到以上活化后的DMSA‑Zn0.4Fe2.6O4 NPs溶液中,室温反应过夜,混合物用pH=7.4,浓度为0.01M的PBS 缓冲液磁分离洗涤3 次以除去多余的游离乙二胺和抗体分子,然后重悬于PBS 中,并将荧光物质加入其中进行反应过夜,用体积比为1:4的H2O/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进行超滤离心洗去多余的游离荧光物质,即可得到荧光/靶向磁性纳米材料;所述的荧光物质为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或罗丹明异硫氰酸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802882.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