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放射性种子源焊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28782.2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0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梅雪松;张慧;滕立才;庞杨;鲁彤;王振超;关世荣;周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26/70 | 分类号: | B23K26/70;A61M36/00;B23K26/12;B23K26/21;B23K26/073;B23K26/6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王大为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用于放射性种子源焊封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种子源焊封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放射性种子源焊封时焊件夹持力度不好掌握,成品率低的问题。包括燕尾滑轨、定位块、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及两个弹性连接件,定位块的下端、第一夹板的下端及第二夹板的下端均开设有燕尾通槽,定位块通过第一螺钉与燕尾滑轨固接,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分别位于定位块的两侧,且均通过燕尾通槽与燕尾滑轨紧密接触,定位块的一侧加工有若干第一凹槽,定位块的另一侧加工有若干第二凹槽,第一夹板的靠近定位块的一端加工有若干第三凹槽,第二夹板的靠近定位块的一端加工有若干第四凹槽。本发明的用于放射性种子源焊封的方法用于种子源的焊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放射性 种子 源焊封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放射性种子源焊封的方法,焊封过程中采用夹具进行装夹,所述夹具包括燕尾滑轨(1)、定位块(2)、第一夹板(3)、第二夹板(4)及两个弹性连接件(5),定位块(2)的下端、第一夹板(3)的下端及第二夹板(4)的下端均开设有燕尾通槽,定位块(2)位于燕尾滑轨(1)的中段,且通过燕尾通槽与燕尾滑轨(1)紧密接触,定位块(2)通过第一螺钉(2‑3)与燕尾滑轨(1)固接,第一夹板(3)及第二夹板(4)分别位于定位块(2)的两侧,且均通过燕尾通槽与燕尾滑轨(1)紧密接触,定位块(2)的一侧加工有若干第一凹槽(2‑1),定位块(2)的另一侧加工有若干第二凹槽(2‑2),第一夹板(3)的靠近定位块(2)的一端加工有若干第三凹槽(3‑1),第二夹板(4)的靠近定位块(2)的一端加工有若干第四凹槽(4‑2),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2‑2)、第三凹槽(3‑1)及第四凹槽(4‑2)均竖直设置且均为圆弧形凹槽,第一凹槽(2‑1)与第三凹槽(3‑1)对应设置形成第一盲孔,第二凹槽(2‑2)与第四凹槽(4‑2)对应设置形成第二盲孔,第一夹板(3)的两侧对应设置两个第二螺钉(3‑3),第二夹板(4)的两侧对应设置两个第三螺钉(4‑3),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螺钉(3‑3)及第三螺钉(4‑3)通过弹性连接件(5)弹性固接,其特征在于:选用激光焊机,以氩气为保护气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激光焊机,设定工作参数,即激光焊机输出功率、脉冲模式的设定,其中激光电机的输出功率为200W,脉冲模式采用三段式脉冲,第一段脉冲的参数为:焊接电流130A,脉宽1.0ms,第二段脉冲的参数为:焊接电流140A,脉宽1.3ms,第三段脉冲参数为:焊接电流120A,脉宽1.0ms;步骤二:夹具在使用前的状态是第一夹板(3)和第二夹板(4)均通过弹性连接件(5)与定位块(2)紧密接触,将夹具的第一夹板(3)沿燕尾滑轨(1)滑动,使其与定位块(2)分离,将钛管竖直安装在定位块(2)的第一凹槽(2‑1)内,再将第一夹板(3)滑动至与定位块(2)紧密接触的位置,弹性连接件(5)自动将其位置固定,设定激光耦合器与焊接件钛管顶端的距离范围为144.7mm~145.7mm;步骤三:将激光打在感光后的相纸上检查光斑的形状,通过调整激光焊机来调节光斑的形状以保证光斑是圆形的;步骤四:调试保护气体流量值的范围为9L/min~10L/min;步骤五:启动焊接程序将钛管焊接为钛杯;步骤六:滑动第一夹板(3),将钛杯取出,采用手持式放大镜对钛杯进行外观检查,如无明显缺陷,再将钛杯移至电子显微镜下进行检查,如确定已焊接部分光滑无毛刺且无明显外凸,则进行下一步骤;步骤七:将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源芯装入钛杯中,将夹具的第二夹板(4)沿燕尾滑轨(1)滑动,使其与定位块(2)分离,然后将装有源芯的钛杯竖直安装在定位块(2)的第二凹槽(2‑2)内,再将第二夹板(4)滑动至与定位块(2)紧密接触的位置,利用步骤一至步骤四所设定的工作参数及保护气体流量进行焊封后形成种子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828782.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