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速风洞颤振试验模型防护线结扣系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49132.6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9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邱涛;于佳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速风洞颤振试验模型防护线结扣系法。所述低速风洞颤振试验模型防护线结扣系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防护线的结扣位置以及连接点位置;步骤2:使防护线形成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步骤3:第一段与第二段相互叠绕,从而使第一段与第二段通过叠绕的方式形成结扣,该结扣位于结扣位置处;结扣具有一个圆环以及一个分水线,分水线叠设在圆环上,分水线在圆环的投影上将圆环分割成第一半环以及第二半环,第二段穿过第一半环、并跨过分水线,从而自第二半环伸出。采用该系法,所系防护线通过绳结中线绳互相压扣和摩擦使得绳结位置不窜动,拉得越紧摩擦力越大;防护线松开时解扣方便,易于调整防护线长度以适应模型平衡位置的改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速 风洞 试验 模型 防护 线结扣系法 | ||
【主权项】:
1.一种低速风洞颤振试验模型防护线结扣系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速风洞颤振试验模型防护线结扣系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根据模型,确定防护线的结扣位置(4)以及连接点位置(1);步骤2:以连接点位置(1)为中心,弯折防护线,使防护线形成第一段(2)以及第二段(3);步骤3:所述第一段(2)与所述第二段(3)相互叠绕,从而使所述第一段(2)与所述第二段(3)通过叠绕的方式形成结扣,该结扣位于所述结扣位置(4)处;所述结扣具有一个圆环以及一个分水线(5),所述分水线(5)叠设在所述圆环上,所述分水线(5)在所述圆环的投影上将所述圆环分割成第一半环(6)以及第二半环(7),所述第二段(3)穿过所述第一半环(6)、并跨过所述分水线(5),从而自第二半环(7)伸出;所述步骤3中的将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相互叠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1:将第一段(2)搭接至第二段(3),从而使第一段与第二段搭接处(8)至所述连接点位置(1)形成一个在三维投影方向中至少一个方向为封闭的圆圈,其中,第一段(2)自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搭接处(8)至所述连接点位置(1)处为第一小段(9),所述第一段(2)自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搭接处(8)至远离所述连接点位置(1)处为第二小段(10),所述第二段(3)自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搭接处(8)至所述连接点位置(1)处为第三小段(11),所述第二段(3)自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搭接处(8)至远离所述连接点位置(1)处为第四小段(12);步骤32:将所述第四小段(12)叠绕所述第一小段(9),从而形成第二搭接处(13);所述第二搭接处(13)将所述第四小段(12)分割成第四小段第一段(121)以及第四小段第二段(122);步骤33:将所述第四小段第二段(122)跨过所述第三小段(11),从而形成第三搭接处(14),所述第三搭接处(14)将所述第四小段第二段(122)分割成第四小段第二段第一小段(1221)以及第四小段第二段第二小段(1222);此时,所述第四小段第二段第二小段(1222)搭放在所述第二小段(10)上,其搭放顺序与所述第一段(2)与所述第二段(3)的搭接顺序、所述第四小段(12)与所述第一小段(9)所形成的第二搭接处(13)的搭接顺序以及所述第四小段第二段(122)与所述第三小段(11)所形成的第三搭接处(14)的搭接顺序均相反;步骤34:所述第二小段(10)搭接所述第四小段第二段第一小段(1221),从而形成第四搭接处(15),自所述第四搭接处(15),所述第二小段(10)叠绕所述第三小段(11),形成第五搭接处(16),所述第二小段(10)与所述第四小段第二段第一小段(1221)在所述第四搭接处(15)的搭接顺序与所述第二小段(10)叠绕所述第三小段(11)所形成的第五搭接处(16)的搭接顺序相反;所述第五搭接处(16)将所述第二小段(10)分隔成第二小段第一段(101)以及第二小段第二段(102);步骤35:所述第二小段第二段(102)穿过所述第三搭接处(14)‑第四小段第一段(121)‑第四小段第二段(122)所围成的圆圈,并自该圆圈中穿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84913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