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材表面缺陷的智能挖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59501.X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1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英;房友盼;於亚斌;翟菲菲;缑斌丽;杨雨图;徐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7G1/00 | 分类号: | B27G1/00;B24B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木材表面缺陷智能挖补装置,其特征是:将直径相同、高度相等、涂好胶的木塞间隔地排放在可移动平台上,将待处理木板放置在输送链上,从摄像头下方通过,摄像头识别到待处理木板的表面缺陷后,系统将此信息传递给操作控制台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输送链的运行速度,将待处理木板的缺陷位置输送至挖补机构支架下方,旋转刀盘组件中的钻孔刀具、吸附装置、打磨装置和烘干装置分别完成缺陷挖除、木塞填补、烘干和打磨工作,此处木材表面缺陷的智能挖补工作完成后;输送链带动待处理木板继续前行,进行下一处木材表面缺陷的智能挖补。与现有挖补工艺相比,本发明优化了木材挖补的工艺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易操作,安全性能好,人工成本低。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材 表面 缺陷 智能 挖补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木材表面缺陷智能挖补装置,包括可移动平台(1)、挖补机构支架(2)、木塞(3)、圆柱导轨(4)、丝杠(5)、滑块螺母(6)、菱形导轨(7)、旋转刀盘组件(8)、压板(8‑1)、内齿轮(8‑2)、吸附装置(8‑3)、钻孔刀具(8‑4)、外齿轮(8‑5)、烘干装置(8‑6)、打磨装置(8‑7)、内齿轮套(8‑8)、上盖(8‑9)、步进电机(8‑10)、转轴(8‑11)、调整垫片(8‑12)、检测装置支架(9)、摄像头(10)、待处理木板(11)、输送链(12)、支撑外链板(12‑1)、防松螺母(12‑2)、紧固螺母(12‑3)、带两圆柱销的夹紧板(12‑4)、弹簧(12‑5)、机架(13)、操作控制台(14),其特征是:检测装置支架(9)和挖补机构支架(2)依次布置在输送链(12)的垂直上方,检测装置支架(9)上装有摄像头(10),挖补机构支架(2)上设有旋转刀盘组件(8),旋转刀盘组件(8)用螺栓与滑块螺母(6)相连,可在丝杠(5)的带动下与滑块螺母(6)一起沿圆柱导轨(4)和菱形导轨(7)左右移动;安装在旋转刀盘组件(8)中内齿轮(8‑2)齿圈上的钻孔刀具(8‑4)、吸附装置(8‑3)、烘干装置(8‑6)和打磨装置(8‑7)可在步进电机(8‑10)驱动下绕内齿轮(8‑2)的轴线转动;直径相同、高度相等、涂好胶的木塞(3)间隔地排放在可移动平台(1)上;将待处理木板(11)放置在输送链(12)上,从摄像头(10)下方通过,摄像头(10)识别到待处理木板(11)上的表面缺陷后,系统将此信息传递给操作控制台(14)中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输送链(12)的运行速度,将待处理木板(11)上的缺陷位置输送至挖补机构支架(2)下方,旋转刀盘组件(8)中的钻孔刀具(8‑4)转动至待处理木板(11)的表面缺陷位置将其挖除,在待处理木板上留下一个小圆孔;丝杠(5)带动滑块螺母(6)和旋转刀盘组件(8)移向可移动平台(1)上方,旋转刀盘组件(8)中的吸附装置(8‑3)吸住木塞(3)后,再移动到待处理木板(11)的小圆孔上方,将木塞(3)填入小圆孔中;内齿轮(8‑2)顺时针旋转180°,将烘干装置(8‑6)旋转至待处理木板(11)表面缺陷部位的垂直上方,对涂胶处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完毕后,内齿轮(8‑2)顺时针旋转90°,打磨装置(8‑7)对填补表面进行打磨处理,此处木材表面缺陷的智能挖补工作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85950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