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涵道风扇矢量推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73032.7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6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高永卫;张建明;高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11/00 | 分类号: | B64C11/00;B64C13/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61204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涵道风扇矢量推进系统,包括旋转产生气流的螺旋桨和环绕螺旋桨的涵道筒体。其中的气流偏转机构中的第一旋转片、第二旋转片、阻塞片均直接取自涵道体的一部分,并与涵道筒体部分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涵道。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旋转驱动轴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旋转片、第二旋转片转动至预期的位置。阻塞片沿涵道筒体内的滑槽前后运动防止气流从涵道右侧流出,配合第一旋转片和第二旋转片,使气流从第一旋转片旋转后留出的空荡部分流出,从而使整个系统受到与气流相反方向的侧向力。本发明大幅度改变涵道风扇的推力方向,为飞机提供足够大的侧向力来平衡主旋翼的反扭矩,而使飞机轴线方向的剩余推力尽可能小,更适合该类飞机垂直起降和悬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矢量 推进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涵道风扇矢量推进系统,其特征在于,涵道螺旋桨包括旋转产生气流的螺旋桨和环绕螺旋桨的涵道筒体;气流偏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片、第二旋转片、阻塞片、减速电机、两个旋转驱动轴、两个旋转支承轴和多级液压作动筒;所述第一旋转片、第二旋转片对称的分布在涵道筒体后端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旋转片的轴向长度为涵道筒体尾部圆半径的1.2~1.35倍,第二旋转片的轴向长度为涵道筒体尾部圆半径的1.03~1.1倍;所述第一旋转片和所述第二旋转片的弧长相等,均占涵道筒体尾部圆半周长的60%~65%;所述两个旋转驱动轴和两个旋转支承轴均固定在涵道筒体上,并使两个旋转驱动轴分别位于述第一旋转片和第二旋转片的一个侧边,使两个旋转支承轴分别位于该第一旋转片和第二旋转片的另一个侧边;在所述第二旋转片前端的涵道筒体内表面与第二旋转片前端相邻部位的厚度被减薄1/2,减薄处的涵道筒体内表面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相同,减薄处的轴向长度为涵道筒体尾端圆半径的0.48~0.5倍,弧长与第二旋转片(4)的弧长相等;所述阻塞片安放在该涵道筒体内表面的减薄处;所述阻塞片的厚度与涵道筒体减薄去除部分的厚度相等;所述阻塞片前端中部的内表面与多级液压作动筒的作动杆固接;在所述涵道筒体上,对称的安装有一对减速电机,并使所述两个减速电机分别与旋转驱动轴连接以驱动该旋转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旋转片和第二旋转片旋转运动;第一旋转片的旋转角度为90°~120°,第二旋转片的旋转角度为-60°~-90°,且旋转后第一旋转片与第二旋转片平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87303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