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塘角鱼与菱角的共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08988.6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4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佳联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01G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但玉梅 |
地址: | 53781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塘角鱼与菱角共养的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开挖田地、菱角栽种、鱼种投放、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控制环节,其中,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方式,保证了菱角生长需要的养分,以塘角鱼捕食的特点控制菱角的虫害,以中草药液控制菱角的病害;通过开发适合塘角鱼生长的活体饲料、颗粒饲料,通过中草药液预防病害;并利用了塘角鱼与菱角相互影响的特点,相对于单独种植菱角的方式,在保证菱角产量的同时增加塘角鱼的产量,大大提高了种植田块的经济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菱角 角鱼 肥水管理 中草药液 病害 活体饲料 颗粒饲料 控制环节 农业种植 病虫害防治 生长 捕食 虫害 田块 鱼种 种植 开挖 田地 栽种 保证 投放 预防 开发 | ||
【主权项】:
1.一种塘角鱼与菱角的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挖田地、菱角栽种、鱼种投放、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控制环节,具体步骤如下:(1)开挖田地: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力强、无污染的菱角田块,面积2‑3亩作为一个田块,田块内的四周垒起高1.2‑1.5米的田埂并夯实;田块中离田梗1.2‑1.8m的区域为鱼沟,田块的中间区域作为菱角田块;在田埂上还开设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上设置拦鱼栅;(2)菱角栽种:在育苗前1个月,先排干菱角田块和鱼沟内的水,晾晒10‑15天,在菱角栽植前15‑20天,在菱角田块上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氮磷钾复合肥15‑20kg,并耙平,再灌水5‑10cm,然后采用直播的方式将长出1‑2cm胚芽的菱角种播种在菱角田块,每亩用种量20‑30公斤,在菱角的苗长到7‑10cm时,将水位升高至1‑1.2m;(3)鱼种投放:在菱角田块水位升至1‑1.2m后准备鱼种投放,鱼种放养前10天,每平方米鱼沟用生石灰20‑30g或漂白粉2‑5g,兑水搅拌后均匀洒在鱼沟中;放养的塘角鱼苗规格应当在4厘米以上,放养前用2.5%食盐水和浓度1毫克/升漂白粉混合液浸浴消毒5‑10分钟,按鱼沟的面积,每平方米放养10‑15尾塘角鱼鱼苗;(4)肥水管理:①施肥:每隔20‑30天在菱角种植区域中追施经发酵的畜粪或禽粪100‑200kg/亩,或者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10kg/亩;②投饲:从投放鱼种后的第三天起至一个半月内,投放以蝇蛆和水蚯蚓为主要原料的活体饲料进行塘角鱼的饲喂,每天上午10‑11点投喂一次,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8%‑10%;此后转入到投喂颗粒饲料阶段,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8‑9时,下午15‑16时,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5%‑8%;③水质调节:菱角种植期间,水位保持在1‑1.2米,鱼沟中每隔一周泼撒生石灰浆进行消毒,生石灰用量为每平方米鱼沟用6‑10g,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5)病虫害防治:采用 泼洒中草药液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中草药液的制作方法为称取五倍子1.2‑1.5kg,马齿苋1‑1.2kg,牛膝草1‑1.2kg,大蒜头1‑1.2kg,分别磨碎后用15‑20kg的水煮沸,再熬煮30‑40分钟得中草药液,冷却后带渣投入到鱼沟内;中草药液的加入频率为每20天一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佳联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佳联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0898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发电塔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组合聚醚、风力发电用桨叶、生产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