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分枝状半导体纳米异质结光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19533.4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8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亮;田维;武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1/02 | 分类号: | C25B11/02;C25B11/04;C25B1/0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李阳 |
地址: | 2151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分枝状半导体纳米异质结光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异质结光电极材料由氧化铜(CuO)与氧化锌(ZnO)复合而成,该异质结光电极材料呈三维立体分枝状结构,该制备方法为在氧化铜纳米棒上合成氧化锌分枝状纳米棒,形成一个树枝状纳米结构,制备出3D分枝状半导体纳米异质结光阴极,这种电极,可以有效增加对太阳光的吸收,加速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从而减少它们的复合并促进电荷的传输,优化传统单一半导体电极光电化转换效率,提高光解水效率,此外,所用材料具有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的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分枝状 异质结 光电极材料 制备 半导体纳米 氧化锌 树枝状 复合 空穴 氧化铜纳米 环境友好 加速电子 纳米结构 三维立体 有效分离 转换效率 电荷 电极 光解水 光阴极 纳米棒 太阳光 氧化铜 电化 半导体 合成 传输 吸收 应用 优化 | ||
【主权项】:
一种3D分枝状半导体纳米异质结光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合成CuO纳米棒阵列;步骤(1.1)将导电基底分别在酒精、丙酮和去离子水里各超声清洗15分钟;步骤(1.2)将一水合醋酸铜均匀溶解于酒精中,形成种子层溶液;步骤(1.3)用1mL移液枪量取步骤(1.2)配制的种子层溶液并用匀胶机在导电基底上均匀旋涂多次,随后将旋涂好的样品在400℃下烧结2小时;步骤(1.4)配制由六亚甲基四胺和三水合硝酸铜均匀混合的水溶液;步骤(1.5)量取10mL该水溶液放置于20mL体积的聚四氟乙烯内衬的高压釜中,把处理过的导电基底导电面朝下,以一定角度置于该高压釜内衬中,将高压釜加热至80℃并保持6小时,反应结束后待高压釜冷却至室温即取出样品;步骤(1.6)将样品分别在去离子水和酒精里洗涮,并于空气中80℃下烘干,最后在管式炉中于450℃下退火烧结1小时,得到所需的CuO纳米棒阵列样品;步骤(2)制备CuO/b‑ZnO复合样品;步骤(2.1)把步骤(1)中制得的CuO纳米棒样品放入200℃的ALD(原子层沉积系统)反应腔体中,以二乙基锌和水分别作为锌源和氧源,在CuO纳米棒样品上沉积ZnO,沉积结束后在管式炉中于450℃下退火1小时;步骤(2.2)配制由六亚甲基四胺(HMTA)和六水合硝酸锌均匀混合的水溶液,取出200mL该水溶液放置于烧杯中;步骤(2.3)将沉积了ALD氧化锌层的导电基底样品垂直固定在载玻片上,将此载玻片保持导电基底导电面朝下放入步骤(2.2)的烧杯中,随后将烧杯放入90℃的水浴锅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样品分别在去离子水和酒精里洗涮,并于空气中80℃下烘干,即得到树枝状纳米异质结结构的半导体(CuO/b‑ZnO)样品,即为3D分枝状半导体纳米异质结光电极;该异质结光电极材料由氧化铜(CuO)与氧化锌(ZnO)复合而成,该异质结光电极材料呈三维立体分枝状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19533.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成型机的合模力设定方法
- 下一篇: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金属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