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生产白及种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1991.1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93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谭小明;缪剑华;李力;周雅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
主分类号: | A01G18/10 | 分类号: | A01G18/10;A01C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生产白及种苗的方法,将白及种子与白及菌根真菌进行液体共培养至白及种子萌发,以及将萌发的白及种子进行白及种苗培养,其中,所述白及菌根真菌为蜡壳菌目(Sebacinales sp.)菌根真菌菌株YY‑51,所述白及菌根真菌于2015年7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GCMCC NO.11104。本发明制作的白及人工种子或种苗,容易保藏和运输,避免了传统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操作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多次继代培养、移栽或定植过程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生产成本低。 | ||
搜索关键词: | 白及 保藏 菌根真菌 种苗 快速生产 中国微生物菌种 生产成本低 微生物中心 操作过程 传统组织 技术要求 继代培养 人工种子 种苗培养 种子萌发 定植 菌目 菌株 蜡壳 微生物 移栽 运输 制作 管理 | ||
【主权项】:
1.一种快速生产白及种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白及种子与白及菌根真菌进行液体共培养至白及种子萌发,以及将萌发的白及种子进行白及种苗培养,其中,所述白及菌根真菌为蜡壳菌目(Sebacinales sp.)菌根真菌菌株YY‑51,所述白及菌根真菌于2015年7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为GCMCC NO.11104;所述的快速生产白及种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菌液的制备:采用PDA固体培养基培养白及菌根真菌,然后将白及菌根真菌接种至共生液体培养基中得到白及菌根真菌菌丝体的菌液;步骤二、共生混合体的制备:将经过预处理的白及种子接种至所述步骤一中得到的菌液中,在摇床上进行共生培养,得到白及种子和白及菌根真菌的共生混合体;所述白及种子的预处理的具体步骤为:步骤a、取9~10月份的成熟的白及蒴果,用自来水洗净,然后依次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浸泡30s和质量分数为2.5%氯酸钠溶液浸泡8~20min,取出白及蒴果用无菌水冲洗3次,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切开白及蒴果,取出白及种子;步骤b、将所述步骤a中得到的白及种子置于0.1~1.0%体积分数的双氧水溶液中浸泡5~30min,取出白及种子用无菌水冲洗3次,然后将白及种子按0.5g/袋的规格分装入网袋中,在所述网袋的外部套设布制的外袋,所述网袋与所述外袋的开口朝向同一方向,所述外袋与所述网袋之间的空间内填充有0.1~0.5g的粒径为0.1~0.2mm的细砂,所述网袋的网格孔径小于白及种子的粒径;其中,所述外袋经过了预处理:将所述外袋在质量分数为1~3%的聚乙烯醇、1.2~1.8%的氯化钙、0.5~0.8%的硫酸镍和1.0~1.5%的氯化锌的混合溶液中浸泡10~20min后晾干,重复浸泡1~3次后晾干使用;步骤c、将所述网袋放入30~45℃的热水中浸泡5~10min,然后取出放入所述外袋中封口后超声振荡5~10min,重复浸泡、超声振荡1~3次,取所述网袋中白及种子,并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即得所述预处理的白及种子;步骤三、白及种的包埋:待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白及种子萌发并形成原球茎和叶片后,将所述共生混合体过滤,得共生培养后的白及种,并用包埋剂进行包埋,在包埋物表面喷洒2.5~40g/L普鲁兰多糖溶液,即得白及种苗。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2199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